地理学报 ›› 2002, Vol. 57 ›› Issue (2): 210-217.doi: 10.11821/xb200202011
王万忠, 焦菊英
收稿日期:
2001-06-04
修回日期:
2001-09-26
出版日期:
2002-03-25
发布日期:
2002-03-25
作者简介:
王万忠 (1952- ), 男, 研究员, 长期从事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与水土流失趋势预测研究, 出版专著3部, 发表论文20余篇。E-mail: scx@public.xa.sn.cn
基金资助: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 (96-004-05-12) 和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 (c183)
WANG Wan-zhong, JIAO Ju-ying
Received:
2001-06-04
Revised:
2001-09-26
Online:
2002-03-25
Published:
2002-03-25
Supported by:
"Ninth-Five-Year-Pla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96-004-05-12;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ject of the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S, No.c183
摘要:
采用“水文—地貌法”即水文站实测值与侵蚀形态类型相结合的方法,将黄土高原划分为292个侵蚀产沙单元,分别对治理前后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自70年代以来,由于降雨因素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侵蚀产沙强度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侵蚀模数>10000 t/km2.a的极强烈以上的侵蚀面积急剧减少 (减幅71.8 %),减沙幅度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无定河为中心的极强烈侵蚀区和汾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减幅50 %以上);黄土高原侵蚀产沙,按流域区段主要来自河龙区间 (54.8 %),按类型区主要来自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 (27.4 %) 和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 (23.1 %),按侵蚀带主要来自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风蚀、水力侵蚀带 (34.8 %) 和暖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水力侵蚀带 (32.6 %);以侵蚀模数> 10000 t/km2.a作为标准,可将黄土高原划分为7个极强烈以上的侵蚀产沙中心,其面积虽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5.5 %,但其产沙量却占到全区总产沙量的42.1 %。
王万忠, 焦菊英. 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02, 57(2): 210-217.
WANG Wan-zhong, JIAO Ju-y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Features of Sediment Yield Intensity on Loess Plateau[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 57(2): 210-217.
|
[1] | 郭泽呈, 魏伟, 石培基, 周亮, 王旭峰, 李振亚, 庞素菲, 颉斌斌.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48-1965. |
[2] | 马春玥, 买买提·沙吾提, 姚杰, 古丽努尔·依沙克. 1950—2015年中国棉花生产时空动态变化[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99-1710. |
[3] | 陶泽兴, 葛全胜, 王焕炯. 1963—2018年中国垂柳和榆树开花始期积温需求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51-1464. |
[4] | 张琨, 吕一河, 傅伯杰, 尹礼唱, 于丹丹.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及其阈值[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49-960. |
[5] | 鲁大铭, 杨新军, 石育中, 王子侨. 黄土高原乡村体制转换与转型发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2): 348-364. |
[6] | 宋小青, 申雅静, 王雄, 李心怡. 耕地利用转型中的生物灾害脆弱性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62-2379. |
[7] | 刘晓燕, 刘昌明, 党素珍. 黄土丘陵区雨强对水流含沙量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23-1732. |
[8] | 阮宏威,于静洁. 1992-2015年中亚五国土地覆盖与蒸散发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292-1304. |
[9] | 吴宜进,赵行双,奚悦,刘慧,李畅. 基于MODIS的2006-2016年西藏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438-1449. |
[10] | 程维明,高晓雨,马廷,徐新良,陈印军,周成虎. 基于地貌分区的1990-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13-1629. |
[11] | 梁鑫源,李阳兵. 三峡库区规模农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30-1646. |
[12] | 钱彩云,巩杰,张金茜,柳冬青,马学成. 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5): 868-879. |
[13] | 文琦,施琳娜,马彩虹,王永生. 黄土高原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J]. 地理学报, 2018, 73(10): 1850-1864. |
[14] | 高海东, 庞国伟, 李占斌, 程圣东.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 72(5): 863-874. |
[15] | 李苗, 臧淑英, 吴长山, 田旸. 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05-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