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2, Vol. 57 ›› Issue (1): 39-46.doi: 10.11821/xb200201005
香宝,刘纪远
收稿日期:
2001-08-10
修回日期:
2001-10-20
出版日期:
2002-01-25
发布日期:
2002-01-25
作者简介:
香宝 (1965-), 男, 内蒙古通辽人, 博士后、副教授, 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全球变化和遥感应用研究, 已发表论文20余篇。E-mail: baoxiangb@21cn.com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重大项目(KZCX2-308)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0905-14)
XIANG Bao , LIU Ji-yua
Received:
2001-08-10
Revised:
2001-10-20
Online:
2002-01-25
Published:
2002-01-25
Supported b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Fields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ject of CAS (No.KZCX2-308) and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o.20010905-14)
摘要:
以东亚地区1982~1989年时间序列降水资料及AVHRR 8 km NDVI 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别研究了东亚地区夏季 (5~9月) 降水及土地覆盖的年际变化,并揭示了研究时间段内各自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用奇异值分解 (SVD) 模型方法分析了以降水变化为表征的东亚地区气候年际变化与土地覆盖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
香宝,刘纪远. 东亚土地覆盖动态与季风气候年际变化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2, 57(1): 39-46.
XIANG Bao , LIU Ji-yua. Relationship of East Asian Land Cover Dynamics and Interannual Changes of Monsoon Climat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 57(1): 39-46.
|
[1] | 何丽烨, 程善俊, 马宁, 郭军. 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及其环流配置的定量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1): 41-52. |
[2] | 陆福志,鹿化煜. 秦岭—大巴山高分辨率气温和降水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及其对区域气候的指示[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75-888. |
[3] | 金凤君, 焦敬娟, 齐元静. 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演化与地理效应评价[J]. 地理学报, 2016, 71(4): 576-590. |
[4] | 靳建辉, 李志忠, 胡凡根, 张辉, 王贤立, 夏菁, 姜锋, 邓涛, 靳姝豫, 刘秀铭. 全新世中晚期福建海岸沙丘记录的海岸环境与人类活动[J]. 地理学报, 2015, 70(5): 751-765. |
[5] | 张威, 董应巍, 于治龙, 贺明月. 气候和地貌对晚第四纪冰川发育差异性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3, 68(7): 909-920. |
[6] | 李茜, 魏凤英, 李栋梁. 近159 年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J]. 地理学报, 2011, 66(1): 25-37. |
[7] | 安文玲,刘晓宏,陈拓,徐国保,侯书贵,孙维贞. 云南丽江树轮δ18O记录的大气环流变化信息[J]. 地理学报, 2009, 64(9): 1103-1112. |
[8] | 施小英1, 施晓晖1, 毛嘉富2.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9, 64(7): 861-870. |
[9] | 张威,闫玲,崔之久,杨建强. 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与环境[J]. 地理学报, 2009, 64(1): 33-42. |
[10] | 于淑秋, 林学椿, 施晓晖. 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8, 63(7): 751-760. |
[11] | 贾文雄, 何元庆, 李宗省, 庞洪喜, 院玲玲, 宁宝英, 宋波,张宁宁.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3): 257-269. |
[12] | 江志红,何金海,李建平,杨金虎, 王冀. 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J]. 地理学报, 2006, 61(7): 675-686. |
[13] | 徐袁,钱维宏. 东亚季风边缘活动带研究综述[J]. 地理学报, 2003, 58(7s): 138-146. |
[14] |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3, 58(4): 569-576. |
[15] | 陶波,李克让,邵雪梅,曹明奎. 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模拟[J]. 地理学报, 2003, 58(3): 372-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