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书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主持,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人口与环境研究会联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 (中、英文版 )编制完成,并由科学出版社于 2 0 0 0年出版发行。这是迄今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综合反映我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大型地图集。
姚鲁烽. 中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的编制特点[J]. 地理学报, 2000, 55(6): 755-756.
[1] | 龙花楼, 陈坤秋.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95-309. |
[2] | 关皓明, 杨青山, 浩飞龙, 冯章献. 基于“产业—企业—空间”的沈阳市经济韧性特征[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15-427. |
[3] | 杨庆媛, 罗奎, 劳昕.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国际空间规划嬗变与启示[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223-1236. |
[4] | 刘敏, 郝炜. 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4): 878-888. |
[5] | 赵成双苹, 莫多闻. 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全新世以来水文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29-543. |
[6] | 陆大道, 刘彦随, 方创琳, 陈明星, 王姣娥, 席建超.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70-2592. |
[7] | 葛全胜, 廖小罕, 高星, 封志明, 刘卫东, 廖晓勇, 诸云强.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0年回顾及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37-2546. |
[8] | 刘昌明, 郑度, 崔鹏, 葛全胜, 刘纪远, 吴绍洪, 汤秋鸿, 宋献方, 杨林生.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47-2569. |
[9] | 欧阳竹, 邓祥征, 孙志刚, 龙花楼, 张林秀, 李发东, 金贵.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区域农业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636-2654. |
[10] | 童昀, 马勇, 刘海猛. COVID-19疫情对中国城市人口迁徙的短期影响及城市恢复力评价[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505-2520. |
[11] | 周扬, 黄晗, 刘彦随.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206-2223. |
[12] |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508-1524. |
[13] | 林晓,徐伟,杜德斌,杨凡. 上海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空间分布与“技术—资本”地理邻近性[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12-1130. |
[14] | 杨宇,李小云,董雯,洪辉,何则,金凤君,刘毅. 中国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063-1078. |
[15] | 王建邦, 赵军, 李传华, 朱钰, 康重阳, 高超. 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的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04-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