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雨雪, 李广东. 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关系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86-1405. |
[2] |
任宇飞, 方创琳, 李广东, 孙思奥, 鲍超, 刘若文.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近远程耦合关系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89-606. |
[3] |
刘海猛, 方创琳, 李咏红.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的基本概念及框架[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489-1507. |
[4] |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508-1524. |
[5] |
崔学刚,方创琳,刘海猛,刘晓菲,李咏红.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079-1096. |
[6] |
方创琳, 崔学刚, 梁龙武.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圈理论及耦合器调控[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529-2546. |
[7] |
张结,周忠发,汪炎林,潘艳喜,薛冰清,张昊天,田衷珲. 短时间高强度旅游活动下洞穴CO2的变化特征及对滴水水文地球化学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87-1701. |
[8] |
韦跃龙, 陈伟海, 罗劬侃.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与地质背景及洞穴环境的耦合关系——以广西巴马水晶宫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9): 1528-1543. |
[9] |
张引, 杨庆媛, 闵婕.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5): 817-828. |
[10] |
方创琳, 周成虎, 顾朝林, 陈利顶, 李双成.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J]. 地理学报, 2016, 71(4): 531-550. |
[11] |
张绍云, 周忠发, 熊康宁, 田衷珲, 陈全, 闫利会, 谢雅婷. 贵州洞穴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1998-2009. |
[12] |
曹明达, 周忠发, 张结, 殷超, 潘艳喜, 闫利会, 陈全. 贵州绥阳阴河洞洞穴壶穴的演化过程[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2010-2019. |
[13] |
黄粤, 包安明, 王士飞, 王永琴, 段远彬. 间歇性输水影响下的2001-2011 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变化[J]. 地理学报, 2013, 68(9): 1251-1262. |
[14] |
刘昌明, 刘小莽, 张丹, 刘晓燕, 刘卓. 有关地理学研究中几个学术问题的研讨——学习黄秉维院士严谨治学的精神[J]. 地理学报, 2013, 68(1): 3-9. |
[15] |
孙东琪, 张京祥, 朱传耿, 胡毅, 周亮.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599-1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