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芳, 张小雷, 杨兆萍, 栾福明, 熊黑钢, 王昭国, 时卉. 历史时期伊犁河谷文化遗址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5): 796-808. |
[2] |
曹雪, 金晓斌, 王金朔, 缪丽娟, 周寅康. 近300年中国耕地数据集重建与耕地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14, 69(7): 896-906. |
[3] |
李士成, 何凡能, 张学珍. 中国历史时期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方法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4, 69(3): 312-322. |
[4] |
曹雪, 金晓斌, 周寅康. 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2): 245-256. |
[5] |
李中轩, 朱诚, 吴国玺, 郑朝贵, 邵仕训, 冯非凡, 王宁. 河南省史前人类遗址的时空分布及其驱动因子[J]. 地理学报, 2013, 68(11): 1527-1537. |
[6] |
刘毅, 杨宇. 历史时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J]. 地理学报, 2012, 67(3): 291-300. |
[7] |
李兰,朱诚,林留根,赵泉鸿,史恭乐,朱寒冰. 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地层7500~5400BC 的 海侵事件记录[J]. 地理学报, 2008, 63(11): 1189-1197. |
[8] |
林珊珊,郑景云,何凡能. 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J]. 地理学报, 2008, 63(1): 83-92. |
[9] |
白淑英, 张树文, 张养贞.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分布100 年数字重建 ———以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J]. 地理学报, 2007, 62(4): 427-436. |
[10] |
颉耀文,陈发虎,王乃昂. 近2000年来甘肃民勤盆地绿洲的空间变化[J]. 地理学报, 2004, 59(5): 662-670. |
[11] |
张强,朱诚,刘春玲,姜彤. 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的环境变迁[J]. 地理学报, 2004, 59(4): 534-542. |
[12] |
龚胜生.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J]. 地理学报, 2003, 58(6): 870-878. |
[13] |
钟巍, 熊黑钢, 塔西甫拉提, 高村宏毅, 舒强. 南疆地区历史时期气候与环境演化[J]. 地理学报, 2001, 56(3): 345-352. |
[14] |
魏明建. 丰富和完善地理学的时空理论——《环境变迁》评介[J]. 地理学报, 2001, 56(1): 113-113. |
[15] |
王守春. 西安与关中地区历史地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西安历史地图集》[J]. 地理学报, 1997, 52(4): 382-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