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93, Vol. 48 ›› Issue (3): 193-203.doi: 10.11821/xb199303001
• 论文 • 下一篇
胡序威
出版日期:
1993-05-15
发布日期:
1993-05-15
基金资助:
Hu Xuwei
Online:
1993-05-15
Published:
1993-05-15
摘要: 根据作者对经济区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对我国现实存在的名目繁多的经济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类型的划分,指出了组织经济区的重要实践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如何从组织上加强对不同层次的综合经济区的规划协调和调控管理。
胡序威 . 论中国经济区的类型与组织 [J]. 地理学报, 1993, 48(3): 193-203.
Hu Xuwei. ON THE TYPOLOGY AND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REGIONS IN CHIN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3, 48(3): 193-203.
[1] | 金凤君, 姚作林, 陈卓. 环南海区域发展特征与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前景[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28-443. |
[2] | 王成, 何焱洲. 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脆弱性时空分异与差异化调控[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80-1698. |
[3] | 葛全胜, 方创琳, 江东. 美丽中国建设的地理学使命与人地系统耦合路径[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109-1119. |
[4] | 刘慧, 顾伟男, 刘卫东, 王姣娥. 中欧班列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以TCL波兰工厂为例[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159-1169. |
[5] | 姚永慧, 张俊瑶, 索南东主. 南北过渡带1∶5万植被类型图遥感制图案例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3): 620-630. |
[6] | 房艳刚, 刘建志. 东北地区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241-2255. |
[7] | 文玉钊,陆梦秋,李小建,车冰清,孟德友,史焱文. 基于西通道的国家西向流通网络特征与组织模式[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205-1223. |
[8] | 程维明,周成虎,李炳元,申元村. 中国地貌区划理论与分区体系研究[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39-856. |
[9] | 樊杰, 王亚飞, 梁博. 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与调控[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437-2454. |
[10] | 方创琳, 崔学刚, 梁龙武.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圈理论及耦合器调控[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529-2546. |
[11] | 宋爽, 王帅, 傅伯杰, 陈海滨, 刘焱序, 赵文武. 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401-2410. |
[12] | 鲁莎莎, 刘彦随, 秦凡. 环渤海地区农业地域功能演进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10): 2011-2026. |
[13] | 胡志强, 苗长虹, 袁丰. 集聚空间组织型式对中国地市尺度工业SO2排放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0): 2045-2061. |
[14] | 樊新刚, 仲俊涛, 杨美玲, 文琦, 马振宁, 米文宝.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值与㶲耦合分析模型构建[J]. 地理学报, 2019, 74(10): 2062-2077. |
[15] | 李一鸣,张国安,游博文,李占海. 长江河口河槽近期沉积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78-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