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宏日, 刘艳军, 周国磊. 东北地区交通优势度演变格局及影响机制[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44-458. |
[2] |
赵睿, 焦利民, 许刚, 徐智邦, 董婷. 城市空间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J]. 地理学报, 2020, 75(4): 695-707. |
[3] |
岳文泽, 吴桐, 刘学, 张琳琳, 吴次芳, 叶艳妹, 郑国轴. 中国大城市蔓延指数的开发[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730-2743. |
[4] |
海凯, 王思远, 马元旭, 杨瑞霞, 涂平, 梁娟珠, 刘卫华, 吴林霖.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城市扩张和形态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092-2108. |
[5] |
修春亮,魏冶,王绮. 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大连市城市韧性评估[J]. 地理学报, 2018, 73(12): 2315-2328. |
[6] |
王耕,李素娟,马奇飞.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空间均衡性及格局演变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98-2209. |
[7] |
吴雷,许有鹏,徐羽,袁甲,项捷,徐兴,徐勇. 平原水网地区快速城市化对河流水系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04-114. |
[8] |
焦利民, 李泽慧, 许刚, 张博恩, 董婷, 谷岩岩. 武汉市城市空间集聚要素的分布特征与模式[J]. 地理学报, 2017, 72(8): 1432-1443. |
[9] |
董南, 杨小唤, 蔡红艳, 黄栋. 人口密度格网尺度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宣州区乡村区域为例[J]. 地理学报, 2017, 72(12): 2310-2324. |
[10] |
郭建科, 陈园月, 于旭会, 王海壮. 1985年来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位序—规模分布及作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7, 72(10): 1812-1826. |
[11] |
许泽宁, 高晓路. 基于电子地图兴趣点的城市建成区边界识别方法[J]. 地理学报, 2016, 71(6): 928-939. |
[12] |
王少剑, 王洋, 赵亚博. 1990年来广东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J]. 地理学报, 2015, 70(6): 965-979. |
[13] |
王露,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2000-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4, 69(12): 1790-1798. |
[14] |
王洋, 方创琳, 盛长元. 扬州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与模式演变[J]. 地理学报, 2013, 68(8): 1082-1096. |
[15] |
徐冲, 柳林, 周素红, 叶信岳, 姜超. DP半岛街头抢劫犯罪案件热点时空模式[J]. 地理学报, 2013, 68(12): 1714-1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