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雯,王珏,孙伟. 基于成本—收益的长三角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行为机制案例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2): 312-322. |
[2] |
葛莹, 蒲英霞, 赵慧慧, 李云婷. 基于边际K函数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经济空间划分[J]. 地理学报, 2015, 70(4): 528-538. |
[3] |
郭媛媛, 莫多闻, 毛龙江, 王守功, 李水城. 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3, 68(4): 559-570. |
[4] |
张莉, 陆玉麒. “点—轴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 地理学报, 2010, 65(12): 1534-1547. |
[5] |
段学军, 虞孝感, Josef Nipper. 从极化区的功能探讨长江三角洲的扩展范围[J]. 地理学报, 2009, 64(2): 211-220. |
[6] |
李山, 王铮. 适度旅游圈时空规模的可计算模型[J]. 地理学报, 2009, 64(10): 1255-1266. |
[7] |
谢志清, 杜银, 曾燕 , 施雅风, 武金岗.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扩展对区域温度变化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7, 62(7): 717-727. |
[8] |
徐永明, 刘勇洪, 魏鸣, 吕晶晶. 基于MODIS 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覆盖分类[J]. 地理学报, 2007, 62(6): 640-648. |
[9] |
李加林, 许继琴, 李伟芳, 刘闯.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07, 62(4): 437-447. |
[10] |
罗小龙, 沈建法. 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模式及其理论框架分析[J]. 地理学报, 2007, 62(2): 115-126. |
[11] |
苏伟忠, 杨桂山, 甄峰. 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度及其城市化关联[J]. 地理学报, 2007, 62(12): 1309-1317. |
[12] |
信忠保, 谢志仁. 长江三角洲地貌演变模拟模型的构建[J]. 地理学报, 2006, 61(5): 549-560. |
[13] |
张莉,陆玉麒. 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 地理学报, 2006, 61(12): 1235-1246. |
[14] |
张晓明. 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06, 61(10): 1025-1036. |
[15] |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徐建,王玥. 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J]. 地理学报, 2006, 61(10): 1065-1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