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馨月, 徐梦珍, 吕立群, 崔一飞, 张风宝. 基于地貌特征的青藏高原边缘泥石流沟分类[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73-1385. |
[2] |
胡凯衡, 魏丽, 刘双, 李秀珍. 横断山区泥石流空间格局和激发雨量分异性研究[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03-2313. |
[3] |
魏学利,陈宁生. 官坝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四川邛海的泥沙淤积效应[J]. 地理学报, 2018, 73(1): 81-91. |
[4] |
赵映慧, 郭晶鹏, 毛克彪, 项亚楠, 李怡函, 韩家琪, 吴馁. 1949-2015年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及粮食灾损特征[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261-1276. |
[5] |
杜悦悦, 彭建, 赵士权, 胡智超, 王仰麟. 西南山地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价——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9): 1544-1561. |
[6] |
刘毅, 杨宇. 历史时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J]. 地理学报, 2012, 67(3): 291-300. |
[7] |
许世远, 王军, 石纯, 颜建平. 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J]. 地理学报, 2006, 61(2): 127-138. |
[8] |
李泳, 陈晓清, 胡凯衡, 何淑芬. 泥石流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J]. 地理学报, 2005, 60(3): 495-502. |
[9] |
韩致文,王涛,孙庆伟,董治宝,王训明.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与防治[J]. 地理学报, 2003, 58(2): 201-208. |
[10] |
何易平,马东涛,崔鹏,陈瑞. 西藏中尼公路沿线的泥石流[J]. 地理学报, 2002, 57(3): 275-283. |
[11] |
李宝林, 周成虎.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近10年的沙质荒漠化[J]. 地理学报, 2001, 56(3): 307-315. |
[12] |
张洪业. 鲁西北平原沙质土地退化防治与高效利用[J]. 地理学报, 2000, 55(2): 219-227. |
[13] |
唐川,朱静. 澜沧江中下游滑坡泥石流分布规律与危险区划[J]. 地理学报, 1999, 54(s1): 84-92. |
[14] |
王治华. 金沙江下游的滑坡和泥石流[J]. 地理学报, 1999, 54(2): 142-149. |
[15] |
唐川, JorgGrunert. 滑坡灾害评价原理和方法研究[J]. 地理学报, 1998, 53(s1): 149-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