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9, Vol. 44 ›› Issue (4): 478-486.doi: 10.11821/xb198904011
周守明, 刘保遂
收稿日期:
1989-01-01
出版日期:
1989-10-15
发布日期:
1989-10-15
Zhou Shouming, Liu Baosui
Received:
1989-01-01
Online:
1989-10-15
Published:
1989-10-15
摘要: 我们在河南省117个县(市)内采集了913个土样,并对所有样品进行了可溶态稀土总量测定,对300个样品做了氧化稀土总量测定,对其中典型剖面做了单一稀土元素的测定。初步揭示了本省土壤中稀土元素分布规律与宏观环境的关系;初步摸清它们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迁移、累积的变化动态。
周守明, 刘保遂. 河南省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J]. 地理学报, 1989, 44(4): 478-486.
Zhou Shouming, Liu Baosui.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EARTHELEMENTS IN THE SOILS OF HENAN PROVINC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9, 44(4): 478-486.
[1] | 张俊华, 李国栋, 王岩松, 朱连奇, 赵文亮, 丁亚鹏. 黄河泥沙冲/沉积区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空间特征及变异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58-570. |
[2] | 赵建吉, 王艳华, 王珏, 苗长虹. 省直管县改革背景下地级市空间溢出效应对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2): 286-301. |
[3] | 吴祥文, 臧淑英, 马大龙, 任建华, 李昊, 赵光影.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19-2331. |
[4]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余慧倩, 朱秀迪,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 82-97. |
[5] | 刘文超, 刘纪远, 匡文慧.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保护效应的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35-1852. |
[6]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朱秀迪, 余慧倩,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地表土壤水变化、影响因子及未来预估[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20-533. |
[7] | 潘汉雄,朱国锋,张昱,郭慧文,雍磊磊,万巧卓,马惠莹,李森. 中国耕地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17-130. |
[8] | 王欢,高江波,侯文娟.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喀斯特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土壤侵蚀定量归因[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74-1686. |
[9] | 范科科,张强,史培军,孙鹏,余慧倩. 基于卫星遥感和再分析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数据评估[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78-1791. |
[10] | 钱庆欢,王世杰,白晓永,周德全,田义超,李琴,吴路华,肖建勇,曾成,陈飞. 基于允许流失量和正负地形源汇理论的喀斯特关键带土壤侵蚀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35-2149. |
[11] | 徐丽, 于贵瑞, 何念鹏. 198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变化[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50-2167. |
[12] | 李勤,张强,黄庆忠,史培军. 中国气象农业非参数化综合干旱监测及其适用性[J]. 地理学报, 2018, 73(1): 67-80. |
[13] |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阿吉古丽·马木提, 艾尼瓦尔·买买提, 马国飞. 博斯腾湖流域绿洲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80-1694. |
[14] | 钟莉娜, 王军, 赵文武. 多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比较分析——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7, 72(3): 432-443. |
[15] | 江振蓝, 杨玉盛, 沙晋明. GWR模型在土壤重金属高光谱预测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17, 72(3): 533-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