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8, Vol. 43 ›› Issue (3): 224-232.doi: 10.11821/xb198803004
虞静明, 詹兴伴, 张宜平
出版日期:
1988-07-15
发布日期:
1988-07-15
基金资助:
Yu Jingming, Zhan Xingpan, Zhang Yiping
Online:
1988-07-15
Published:
1988-07-15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用野外考察资料和气象哨资料定量地计算山区小地形对温湿度影响的方法。该方法在福建和云南等省山区使用,效果较好。
虞静明, 詹兴伴, 张宜平. 山区小地形对温湿度影响的确定[J]. 地理学报, 1988, 43(3): 224-232.
Yu Jingming, Zhan Xingpan, Zhang Yiping. DETER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ICROTOPOGRAPHY 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MOUNTAIN REGION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8, 43(3): 224-232.
[1] | 廖柳文, 高晓路, 龙花楼, 汤礼莎, 陈坤秋, 马恩朴. 基于农户利用效率的平原和山区耕地利用形态比较[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71-486. |
[2] | 彭立, 邓伟, 谭静, 林磊. 横断山区水土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96-2008. |
[3] | 戴尔阜, 王亚慧. 横断山区产水服务空间异质性及归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3): 607-619. |
[4] | 杜军, 胡军, 尼玛吉, 次旺顿珠. 1981-2017年西藏“一江两河”流域5 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21-1834. |
[5] | 黄木易, 岳文泽, 方斌, 冯少茹. 1970-2015年大别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尺度响应特征及地理探测机制[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904-1920. |
[6] | 梁鑫源, 李阳兵, 邵景安, 刘雁慧, 冉彩虹. 三峡库区山区传统农业生态系统转型[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605-1621. |
[7] | 王群, 银马华, 杨兴柱, 姚兆钊. 大别山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与影响机理[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663-1679. |
[8] | 郑景云,刘洋,吴茂炜,张学珍,郝志新. 中国中世纪气候异常期温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281-1291. |
[9] | 杨晴青,刘倩,尹莎,张戬,杨新军,高岩辉. 秦巴山区乡村交通环境脆弱性及影响因素——以陕西省洛南县为例[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236-1251. |
[10] | 潘汉雄,朱国锋,张昱,郭慧文,雍磊磊,万巧卓,马惠莹,李森. 中国耕地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17-130. |
[11] | 范科科,张强,史培军,孙鹏,余慧倩. 基于卫星遥感和再分析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数据评估[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78-1791. |
[12] | 张静静, 朱文博, 朱连奇, 崔耀平, 何莎莎, 任涵. 基于栅格的豫西山区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8, 73(6): 1093-1106. |
[13] | 李升发,李秀彬. 中国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表现及其机理[J]. 地理学报, 2018, 73(5): 803-817. |
[14] | 张佰林,高江波,高阳,蔡为民,张凤荣. 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解析[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03-517. |
[15] | 李勤,张强,黄庆忠,史培军. 中国气象农业非参数化综合干旱监测及其适用性[J]. 地理学报, 2018, 73(1): 6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