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雪梅, 张明军, 王圣杰, 王杰, 赵培培, 周盼盼. 2008-2014年祁连山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6, 71(5): 754-767. |
[2] |
孙美平, 刘时银, 姚晓军, 郭万钦, 许君利. 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基于中国第一、二次冰川编目数据[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02-1414. |
[3] |
强芳, 张明军, 王圣杰, 刘杨民, 任正果, 朱小凡. 基于格点数据的1961-2012年祁连山面雨量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125-1136. |
[4] |
秦翔, 崔晓庆, 杜文涛, 任贾文, 陈记祖. 祁连山老虎沟冰芯记录的高山区大气降水变化[J]. 地理学报, 2014, 69(5): 681-689. |
[5] |
董志文, 秦大河, 任贾文, 秦翔, 徐建中, 孙维君. 祁连山西段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沉积特征[J]. 地理学报, 2013, 68(1): 25-35. |
[6] |
贾文雄. 近50 年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降水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2, 67(5): 631-644. |
[7] |
孟秀敬, 张士锋, 张永勇. 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2, 67(11): 1482-1492. |
[8] |
赵传燕; 别强; 彭焕华.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生境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 65(1): 113-121. |
[9] |
贾文雄, 何元庆, 李宗省, 庞洪喜, 院玲玲, 宁宝英, 宋波,张宁宁.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3): 257-269. |
[10] |
鲍超,方创琳. 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11): 1140-1150. |
[11] |
李小玉,肖笃宁,何兴元,陈玮,角媛梅,宋冬梅,胡志斌. 中国内陆河流域绿洲发育度的综合评价[J]. 地理学报, 2006, 61(8): 855-864. |
[12] |
李并成. 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沙漠化的调查研究[J]. 地理学报, 1998, 53(2): 106-115. |
[13] |
陈昌毓
. 甘肃河西走廊实际水资源及其对林木适生程度的影响
[J]. 地理学报, 1991, 46(1): 35-46. |
[14] |
汤懋苍. 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J]. 地理学报, 1985, 40(4): 323-332. |
[15] |
施雅风, 谢自楚, 张祥松, 黄茂桓. 二十五年来中国冰川学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学报, 1985, 40(4): 367-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