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7, Vol. 42 ›› Issue (3): 252-259.doi: 10.11821/xb198703007
董黎明
出版日期:
1987-07-15
发布日期:
1987-07-15
Dong Liming
Online:
1987-07-15
Published:
1987-07-15
摘要: 本文在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践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影响城镇发展的地理背景和经济因素,应用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分工系统及空间分布网络,并强调要发挥各级中心城市的作用。
董黎明. 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想[J]. 地理学报, 1987, 42(3): 252-259.
Dong Liming . SOME IDEAS ON PLANNING THE URBAN SYSTEM IN WENZHOU, ZHEJIANG PROVINC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7, 42(3): 252-259.
[1] | 赵建吉, 王艳华, 吕可文, 茹乐峰, 苗长虹. 内陆区域中心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机理——以郑东新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7, 72(8): 1392-1407. |
[2] | 李佳洺, 杨宇, 樊杰, 金凤君, 张文忠, 刘盛和, 傅伯杰. 中印城镇化区域差异及城镇体系空间演化比较[J]. 地理学报, 2017, 72(6): 986-1000. |
[3] | 刘涛, 齐元静, 曹广忠.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4): 567-581. |
[4] | 薛德升, 王立. 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117-1129. |
[5] | 张婧, 李诚固. 中国转型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J]. 地理学报, 2012, 67(8): 1021-1030. |
[6] | 孙铁山, 王兰兰, 李国平.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J]. 地理学报, 2012, 67(6): 829-840. |
[7] | 鲁鹏, 田燕, 杨瑞霞. 环嵩山地区9000 aB.P.-3000 aB.P.聚落规模等级[J]. 地理学报, 2012, 67(10): 1375-1382. |
[8] | 樊杰, 王宏远, 陶岸君, 徐建红. 工业企业区位与城镇体系布局的空间耦合分析———洛阳市大型工业企业区位选择因素的案例剖析[J]. 地理学报, 2009, 64(2): 131-141. |
[9] | 潘竟虎, 石培基,董晓峰.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6): 635-645. |
[10] | 刘妙龙, 陈雨, 陈鹏, 陈捷. 基于等级钟理论的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演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08, 63(12): 1235-1245. |
[11] | 胡序威.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06, 61(6): 585-592. |
[12] | 汪一鸣,杨汝万,吴永辉. 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与西部开发[J]. 地理学报, 2004, 59(2): 213-222. |
[13] | 周一星,张莉. 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J]. 地理学报, 2003, 58(2): 271-284. |
[14] | 陈传康, 邓忠泉 . 行政区划掣肘经济发展的研究——以泰州及其港口——高港为例 [J]. 地理学报, 1993, 48(4): 329-336. |
[15] | 宁越敏, 严重敏 . 我国中心城市的不平衡发展及空间扩散的研究[J]. 地理学报, 1993, 48(2): 97-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