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地域结构进行了动态化研究,从整体上把握了宏观地域结内的演化规律。其中贯穿了各种区位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和扩散理论等。作者认为相互作用理论和扩散理论是关于地域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和过程的理论,而区位理论则是关于地域系统中各元素和子系的位置和分布的理论。
蔡渝平. 地域结构的演变和预测[J]. 地理学报, 1987, 42(1): 69-81.
Cai Yuping. TERRITORIAL STRUCTURE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7, 42(1): 69-81.
[1] | 龙花楼, 陈坤秋.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95-309. |
[2] | 曹智, 刘彦随, 李裕瑞, 王永生. 中国专业村镇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47-1666. |
[3] | 刘彦随. 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120-1133. |
[4] | 李寻欢, 周扬, 陈玉福. 区域多维贫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J]. 地理学报, 2020, 75(4): 753-768. |
[5] | 屠爽爽, 郑瑜晗, 龙花楼, 万诗梦, 梁小丽, 王炜. 乡村发展与重构格局特征及振兴路径——以广西为例[J]. 地理学报, 2020, 75(2): 365-381. |
[6] | 陆大道, 刘彦随, 方创琳, 陈明星, 王姣娥, 席建超.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70-2592. |
[7] | 周扬, 黄晗, 刘彦随.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206-2223. |
[8] | 屠爽爽,龙花楼,张英男,周星颖. 典型村域乡村重构的过程及其驱动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2): 323-339. |
[9] | 曹智, 李裕瑞, 陈玉福. 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560-2571. |
[10] | 宋爽, 王帅, 傅伯杰, 陈海滨, 刘焱序, 赵文武. 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401-2410. |
[11] | 李玉恒, 阎佳玉, 刘彦随. 基于乡村弹性的乡村振兴理论认知与路径研究[J]. 地理学报, 2019, 74(10): 2001-2010. |
[12] | 樊新刚, 仲俊涛, 杨美玲, 文琦, 马振宁, 米文宝.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值与㶲耦合分析模型构建[J]. 地理学报, 2019, 74(10): 2062-2077. |
[13] | 周扬,郭远智,刘彦随. 中国县域贫困综合测度及2020年后减贫瞄准[J]. 地理学报, 2018, 73(8): 1478-1493. |
[14] | 樊杰.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综合研究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石[J]. 地理学报, 2018, 73(4): 597-607. |
[15] |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37-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