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5, Vol. 40 ›› Issue (4): 367-376.doi: 10.11821/xb198504007
施雅风, 谢自楚, 张祥松, 黄茂桓
出版日期:
1985-10-15
发布日期:
1985-10-15
Shi Yafeng, Xie Zichu, Zhang Xiangsong, Huang Maohuan
Online:
1985-10-15
Published:
1985-10-15
摘要: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开展祁连山、天山等高山冰川的考察,标志了我国冰川学的专门考察活动的开始。
施雅风, 谢自楚, 张祥松, 黄茂桓. 二十五年来中国冰川学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学报, 1985, 40(4): 367-376.
Shi Yafeng, Xie Zichu, Zhang Xiangsong, Huang Maohuan. TWENTY FIVE YEARS OF GLACIOLOGY IN CHIN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5, 40(4): 367-376.
[1] | 邓海军,陈亚宁. 中亚天山山区冰雪变化及其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309-1323. |
[2] | 张正勇,何新林,刘琳,李忠勤,王璞玉. 中国天山冰川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J]. 地理学报, 2018, 73(5): 856-867. |
[3] | 邢武成, 李忠勤, 张慧, 张明军, 梁鹏斌, 牟建新. 1959年来中国天山冰川资源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594-1605. |
[4] | 陈亚宁, 李稚, 方功焕, 邓海军. 气候变化对中亚天山山区水资源影响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8-26. |
[5] | 刘雪梅, 张明军, 王圣杰, 王杰, 赵培培, 周盼盼. 2008-2014年祁连山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6, 71(5): 754-767. |
[6] | 孙美平, 刘时银, 姚晓军, 郭万钦, 许君利. 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基于中国第一、二次冰川编目数据[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02-1414. |
[7] | 杜建括, 何元庆, 李双, 王世金, 牛贺文. 横断山区典型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研究[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15-1422. |
[8] | 强芳, 张明军, 王圣杰, 刘杨民, 任正果, 朱小凡. 基于格点数据的1961-2012年祁连山面雨量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125-1136. |
[9] | 刘小康, 饶志国, 张肖剑, 黄伟, 陈建徽, 陈发虎. 天山地区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西风环流变化的指示意义[J]. 地理学报, 2015, 70(1): 97-109. |
[10] | 孙美平, 姚晓军, 李忠勤, 张明军. 天山东段冰雪消融与产汇流水文过程——以乌鲁木齐河源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4, 69(7): 945-957. |
[11] | 秦翔, 崔晓庆, 杜文涛, 任贾文, 陈记祖. 祁连山老虎沟冰芯记录的高山区大气降水变化[J]. 地理学报, 2014, 69(5): 681-689. |
[12] | 王欣, 吴坤鹏, 蒋亮虹, 刘时银, 丁永建, 蒋宗立, 郭万钦. 近20年天山地区冰湖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3, 68(7): 983-993. |
[13] | 董志文, 秦大河, 任贾文, 秦翔, 徐建中, 孙维君. 祁连山西段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沉积特征[J]. 地理学报, 2013, 68(1): 25-35. |
[14] | 王璞玉, 李忠勤, 李慧林, 吴利华, 金爽, 周平. 近50 年来天山地区典型冰川厚度及储量变化[J]. 地理学报, 2012, 67(7): 929-940. |
[15] | 贾文雄. 近50 年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降水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2, 67(5): 631-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