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5, Vol. 40 ›› Issue (4): 307-322.doi: 10.11821/xb198504002
陈代中, 李继云, 任尚学
出版日期:
1985-10-15
发布日期:
1985-10-15
Chen Daizhong, Li Jiyun, Ren Skangxue
Online:
1985-10-15
Published:
1985-10-15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硒这一环境中的重要生命元素,对人和动物健康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和效应,它不仅是生物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分,而且还具有抗癌、免疫等多种功能。
陈代中, 李继云, 任尚学. 陕西省生态环境中的硒[J]. 地理学报, 1985, 40(4): 307-322.
Chen Daizhong, Li Jiyun, Ren Skangxue . A STUDY ON SELENIUM IN ECO-ENVIRONMENT OF SHAANXI SHE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5, 40(4): 307-322.
[1] | 齐贵增, 白红英, 赵婷, 孟清, 张善红. 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及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21, 76(1): 44-56. |
[2] | 冯雨雪, 李广东. 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关系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86-1405. |
[3] | 任宇飞, 方创琳, 李广东, 孙思奥, 鲍超, 刘若文.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近远程耦合关系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89-606. |
[4] | 刘海猛, 方创琳, 李咏红.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的基本概念及框架[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489-1507. |
[5] |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508-1524. |
[6] | 崔学刚,方创琳,刘海猛,刘晓菲,李咏红.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079-1096. |
[7] | 方创琳, 崔学刚, 梁龙武.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圈理论及耦合器调控[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529-2546. |
[8] | 张扬,白红英,苏凯,黄晓月,孟清,郭少壮. 1960-2013年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极端气温变化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96-1308. |
[9] | 孙艺杰, 任志远, 赵胜男, 张静. 陕西河谷盆地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时空差异分析[J]. 地理学报, 2017, 72(3): 521-532. |
[10] | 张引, 杨庆媛, 闵婕.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5): 817-828. |
[11] | 方创琳, 周成虎, 顾朝林, 陈利顶, 李双成.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J]. 地理学报, 2016, 71(4): 531-550. |
[12] | 黄粤, 包安明, 王士飞, 王永琴, 段远彬. 间歇性输水影响下的2001-2011 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变化[J]. 地理学报, 2013, 68(9): 1251-1262. |
[13] | 刘昌明, 刘小莽, 张丹, 刘晓燕, 刘卓. 有关地理学研究中几个学术问题的研讨——学习黄秉维院士严谨治学的精神[J]. 地理学报, 2013, 68(1): 3-9. |
[14] | 孙东琪, 张京祥, 朱传耿, 胡毅, 周亮.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599-1610. |
[15] | 常青, 李双成, 王仰麟, 邱瑶. 基于稳定映射分析的深圳绿色景观时空演化及启示[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611-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