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4, Vol. 39 ›› Issue (2): 141-147.doi: 10.11821/xb198402002
杨勤业1, 沈康达2
出版日期:
1984-04-15
发布日期:
1984-04-15
Yang Qin-ye1, Shen Kang-da2
Online:
1984-04-15
Published:
1984-04-15
摘要: 滇西北横断山地区地势起伏、高差悬殊,自然条件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分异明显,而尤其以独特的垂直自然带引入注目。
杨勤业, 沈康达. 滇西北横断山地区的垂直自然带[J]. 地理学报, 1984, 39(2): 141-147.
Yang Qin-ye, Shen Kang-da. ON VERTICAL ZONA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YUNNA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4, 39(2): 141-147.
[1] | 姚永慧, 徐美, 张百平. 青藏高原增温效应对垂直带谱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5, 70(3): 407-419. |
[2] | 赵芳, 张百平, 庞宇, 姚永慧, 韩芳, 张朔, 齐文文. 山体效应对北半球林线分布的影响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11): 1556-1564. |
[3] | 韩芳, 张百平, 谭靖, 朱运海, 姚永慧. 山体基面高度对欧亚大陆东南部林线分布的影响——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J]. 地理学报, 2010, 65(7): 781-788. |
[4] | 王襄平,张玲,方精云. 中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与气候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4, 59(6): 871-879. |
[5] | 曾普胜. 滇西北老君山地区岩浆活动与 长江第一弯形成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2, 57(3): 319-326. |
[6] | 王良健, 李显明, 林致远. 也论我国西南高山地区暗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J]. 地理学报, 1995, 50(6): 542-551. |
[7] | 袁国映. 阿尔泰山西部地区的垂直自然带[J]. 地理学报, 1986, 41(1): 32-40. |
[8] | 彭补拙. 关于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若干问题[J]. 地理学报, 1986, 41(1): 51-58. |
[9] | 郑度, 杨勤业.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几个问题[J]. 地理学报, 1985, 40(1): 60-69. |
[10] | 许仲路, 李行健. 滇西北丽江鸿文村—剑川甸南纵谷成因与金沙江袭夺问题之探讨[J]. 地理学报, 1982, 37(3): 325-334. |
[11] | 黄锡畴, 朱颜明, 富德义, 孟宪玺, 佘中盛.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化学结构[J]. 地理学报, 1982, 37(1): 65-75. |
[12] | 蔡蔚祺, 邓懋彬, 蔡守坤.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地带在江苏境内界线的意见[J]. 地理学报, 1981, 36(4): 450-453. |
[13] | 刘华训. 我国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J]. 地理学报, 1981, 36(3): 267-279. |
[14] | 陈明荣. 坡地与水平梯田湿润状况的气候学分析[J]. 地理学报, 1980, 35(35): 313-324. |
[15] | 陈永宗. 大兴安岭地区河系结构的基本规律[J]. 地理学报, 1980, 35(35): 325-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