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2, Vol. 37 ›› Issue (2): 194-205.doi: 10.11821/xb198202009
冯丽文
出版日期:
1982-04-15
发布日期:
1982-04-15
Feng Li-wen
Online:
1982-04-15
Published:
1982-04-15
摘要: 干旱为北京地区气候特征之一,也是北京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
冯丽文. 北京1724—1979年生长季干旱特征及其多年变化[J]. 地理学报, 1982, 37(2): 194-205.
Feng Li-w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AND ITS VARIATION DURING THE GROWING PERIOD FROM 1724-1979 IN BEIJI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2, 37(2): 194-205.
[1] | 曹娟, 张朝, 张亮亮, 骆玉川, 李子悦, 陶福禄.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和作物模型快速评估低温冷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879-1892. |
[2] | 王芳, 张晋韬. 《巴黎协定》排放情景下中亚地区降水变化响应[J]. 地理学报, 2020, 75(1): 25-40. |
[3] | 周玉科. 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生产力控制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1): 53-67. |
[4] | 代稳, 吕殿青, 李景保, 王金凤, 赵增友. 水系连通变异下荆南三口河系水文干旱识别与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57-571. |
[5] | 张文霞, 刘普幸, 冯青荣, 汪天广, 王天强. 1960-2015年中国绿洲胡杨生长季对全球变暖的时空响应及原因[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151-1162. |
[6] | 俞洁辉, 刘新圣, 罗天祥, 张林. 念青唐古拉山北麓草甸海拔分布上限土壤温湿度的季节变化[J]. 地理学报, 2012, 67(9): 1246-1254. |
[7] | 陈效逑, 喻蓉. 1982~1999 年我国东部暖温带植被 生长季节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07, 62(1): 41-51. |
[8] | 卫捷,马柱国. Palmer干旱指数、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距平的比较[J]. 地理学报, 2003, 58(7s): 117-124. |
[9] | 章名立, 曾昭美, 季劲钧. 全球增暖过程中亚洲东部区域气候的特点[J]. 地理学报, 1996, 51(6): 518-526. |
[10] | 曾昭美, 章名立, 季劲钧. 近百年来全球不同冷、暖期温度分布及环流特征[J]. 地理学报, 1995, 50(2): 147-159. |
[11] | 巢俊民 . 我国七、八月等压面位势高度准两周振荡特点及其与夏季风强度和北方降水的关系 [J]. 地理学报, 1991, 46(4): 470-479. |
[12] | 郭其蕴.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J]. 地理学报, 1983, 38(3): 207-217. |
[13] | 王馥棠. 近百年我国积温的变化与作物产量[J]. 地理学报, 1982, 37(3): 272-280. |
[14] | 李秀云, 汤奇成. 川西滇北年径流初步分析[J]. 地理学报, 1981, 36(1): 90-100. |
[15] | 丘宝剑, 卢其尧. 中国农业气侯区划试论[J]. 地理学报, 1980, 35(2): 116-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