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科的发展有继承性,离不开原有基础。在我们谈论学科的新动态、新趋向时,如果放在它的历史发展背景上来看,特别是同它近期前的一个阶段加以对照,便能居高临下,看出它的来龙去脉。否则,割断历史,就难了解它的前因后果。近年来有这样的说法: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地学革命。
李春芬. 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J]. 地理学报, 1982, 37(1): 1-7.
Chunfen Le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GEOGRAPHY AS AGAINST ITS TRADITION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2, 37(1): 1-7.
[1] | 龙花楼, 陈坤秋.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95-309. |
[2] | 葛全胜, 朱会义. 两千年来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及启示[J]. 地理学报, 2021, 76(1): 3-14. |
[3] | 何沛东. 张其昀先生的区域地理学思想与成就[J]. 地理学报, 2021, 76(1): 235-247. |
[4] | 陈发虎, 吴绍洪, 崔鹏, 蔡运龙, 张镱锂, 尹云鹤, 刘国彬, 欧阳竹, 马巍, 杨林生, 吴铎, 雷加强, 张国友, 邹学勇, 陈晓清, 谈明洪, 王训明, 包安明, 程维新, 党小虎, 韦炳干, 王国梁, 王五一, 张兴权, 刘晓晨, 李生宇.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799-1830. |
[5] | 杨庆媛, 罗奎, 劳昕.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国际空间规划嬗变与启示[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223-1236. |
[6] | 赵成双苹, 莫多闻. 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全新世以来水文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29-543. |
[7] | 陆大道, 刘彦随, 方创琳, 陈明星, 王姣娥, 席建超.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70-2592. |
[8] | 刘昌明, 郑度, 崔鹏, 葛全胜, 刘纪远, 吴绍洪, 汤秋鸿, 宋献方, 杨林生.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47-2569. |
[9] | 贺灿飞, 朱晟君. 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684-2698. |
[10] | 童昀, 马勇, 刘海猛. COVID-19疫情对中国城市人口迁徙的短期影响及城市恢复力评价[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505-2520. |
[11] | 周沂,贺灿飞. 中国城市出口产品演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097-1111. |
[12] | 杨宇,李小云,董雯,洪辉,何则,金凤君,刘毅. 中国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063-1078. |
[13] | 张生瑞, 王英杰, 张桐艳, 曹瑞昌. 基于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空间格局的行政管理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4): 797-813. |
[14] | 周亮, 车磊, 周成虎.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10): 2027-2044. |
[15] | 王玉明,王瑞康. 城市化时期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的原因[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47-1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