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0, Vol. 35 ›› Issue (35): 356-357.doi: 10.11821/xb198004008
• 论文 • 上一篇
李吉均, 徐叔鹰
出版日期:
1980-10-15
发布日期:
1980-10-15
Online:
1980-10-15
Published:
1980-10-15
摘要: 一九八○年六月至七月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和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共同主持举办了一个冰川沉积学研究班.由上述两单位邀请的英国基尔大学E·德比希尔(E.Derbys-hire)博士主讲。研究班采取野外与室内相结合,报告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李吉均, 徐叔鹰. 兰州冰川沉积研究班讨论我国冰川沉积的理论与实际问题[J]. 地理学报, 1980, 35(35): 356-357.
[1] | 王乃瑞, 韩志勇, 李徐生, 陈刚, 王先彦, 鹿化煜. 河流纵剖面陡峭指数对庐山构造抬升的指示[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516-1525. |
[2] | 刘小康, 饶志国, 张肖剑, 黄伟, 陈建徽, 陈发虎. 天山地区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西风环流变化的指示意义[J]. 地理学报, 2015, 70(1): 97-109. |
[3] | 张明军1, 2, 李瑞雪1, 贾文雄1, 2, 王旭峰2. 中国天山山区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09, 64(7): 798-806. |
[4] | 赵井东, 刘时银, 何元庆, 邓晓峰, 上官冬辉. 天山阿特奥依纳克河流域冰川沉积序列[J]. 地理学报, 2006, 61(5): 491-500. |
[5] | 朱诚. 对庐山东麓第四纪沉积物物源及新构造运动的新认识[J]. 地理学报, 1995, 50(1): 41-50. |
[6] | 彭汉兴. 庐山羊角岭红色泥砾泥石流成因质疑——与施雅风、邓养鑫商榷[J]. 地理学报, 1988, 43(4): 363-366. |
[7] | 黄培华, 陆仲家, 任振纪, 朱凤冠. 中国东部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及庐山“冰碛层”堆积时期的自然环境研究[J]. 地理学报, 1987, 42(4): 289-298. |
[8] | 严德一. 怀念王德基教授[J]. 地理学报, 1987, 42(2): 179-181. |
[9] | 施雅风, 谢自楚, 张祥松, 黄茂桓. 二十五年来中国冰川学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学报, 1985, 40(4): 367-376. |
[10] | 傅逸贤. 浅谈研究第四纪冰期气候在方法上的若干问题——兼论庐山冰期气候[J]. 地理学报, 1985, 40(3): 273-275. |
[11] | 王立伦, 刘潮海, 王平. 中国阿尔泰山的现代冰川[J]. 地理学报, 1985, 40(2): 142-154. |
[12] | 李吉均 . 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期气候问题[J]. 地理学报, 1983, 38(4): 438-442. |
[13] | 谢又予, 崔之久. 庐山“冰川遗迹”质疑[J]. 地理学报, 1983, 38(3): 298-308. |
[14] | 王宗太, 刘潮海. 祁连山区现代冰川发育条件、分布特征及区划——据最新冰川编目资料分析[J]. 地理学报, 1983, 38(2): 141-153. |
[15] | 王中隆, 白重瑗, 陈元. 天山地区风雪流运动特征及其预防研究[J]. 地理学报, 1982, 37(1): 5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