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热带界线划在雷州半岛以南的争论不大。目前争论焦点是雷州半岛以北至北回归线附近地区是热带还是亚热带抑或自成一带的问题(如称它为南亚热带、半热带、准热带等)。
曾昭璇, 刘南威, 李国珍, 周祜生. 我国热带界线问题的商榷[J]. 地理学报, 1980, 35(1): 87-92.
[1] | 姚永慧, 寇志翔, 胡宇凡, 张百平. 秦巴山区马尾松林和油松林的空间分布及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划分[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298-2306. |
[2] | 董玉祥, 徐茜, 杨忍, 徐成东, 王钰莹.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35-147. |
[3] | 陈晓玲, 曾永年. 亚热带山地丘陵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1): 35-48. |
[4] | 刘宪锋, 朱秀芳, 潘耀忠, 李双双, 张东海, 刘焱序. 近53年内蒙古寒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4, 69(7): 1013-1024. |
[5] | 庞奖励, 黄春长, 周亚利, 查小春, 王朝建. 汉江上游谷地全新世风成黄土及其成壤改造特征[J]. 地理学报, 2011, 66(11): 1562-1573. |
[6] | 段海来1, 2, 千怀遂1, 杜尧东2. 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评估[J]. 地理学报, 2010, 65(3): 301-312. |
[7] | 杨玉盛, 谢锦升, 盛浩, 陈光水, 李旭.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 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7, 62(11): 1123-1131. |
[8] | 李森, 孙武, 李凡, 林培松, 郑影华, 聂磊. 海南岛西部热带沙漠化土地特征与成因[J]. 地理学报, 2005, 60(3): 433-444. |
[9] | 马建华. 试论伏牛山南坡土壤垂直分异规律——兼论亚热带北界的划分[J]. 地理学报, 2004, 59(6): 998-1011. |
[10] | 张学雷,陈杰,张甘霖. 海南岛不同地形上土壤性质的多样性分析[J]. 地理学报, 2003, 58(6): 839-844. |
[11] | 朱竑, 司徒尚纪. 开疆文化在海南的地域扩散与整合[J]. 地理学报, 2001, 56(1): 99-106. |
[12] | 庞庭颐. 中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热量带的划分[J]. 地理学报, 1996, 51(3): 224-229. |
[13] | 陈静生, 陈梅, 谢贵柏 . 海南岛、台湾岛河流水化学比较研究 [J]. 地理学报, 1992, 47(5): 403-409. |
[14] | 李兆元, 董亚非, 吴素良, 黄华贵 . 巴山山地的气候特点 [J]. 地理学报, 1990, 45(3): 311-320. |
[15] | 王颖, 周旅复 . 海南岛西北部火山海岸的研究 [J]. 地理学报, 1990, 45(3): 321-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