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79, Vol. 34 ›› Issue (4): 279-292.doi: 10.11821/xb197904001
• 论文 • 下一篇
周廷儒
出版日期:
1979-10-15
发布日期:
1979-10-15
Zhou Tingru
Online:
1979-10-15
Published:
1979-10-15
摘要: 古地理学是一门重建过去地理环境的科学,持自然地理学综合观点的古地理学者,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统一体系来看待,他们强调自然界各要素是相互依赖着的,因此,在研究地理圈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时,也同样应用这种综合观点来考虑问题。
周廷儒. 近三十年来中国第四纪古地理研究的进展[J]. 地理学报, 1979, 34(4): 279-292.
Zhou Tingru .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WORKS OF PALAEOGEOGRAPHY IN CHINA DURING LAST THIRTY YEAR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79, 34(4): 279-292.
[1] | 凌智永, 靳建辉, 吴铎, 刘向军, 夏敦胜, 陈发虎. MIS 3以来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及环境意义[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85-2400. |
[2] | 张东良, 兰波, 杨运鹏. 不同时间尺度的阿尔泰山北部和南部降水对比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569-1579. |
[3] | 朱秉启, 于静洁, 秦晓光, 刘子亭, 熊黑钢. 新疆地区沙漠形成与演化的古环境证据[J]. 地理学报, 2013, 68(5): 661-679. |
[4] | 李杰, 郑卓, Rachid Cheddadi, 杨士雄, 黄康有. 神农架大九湖四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变化[J]. 地理学报, 2013, 68(1): 69-81. |
[5] | 祁威, 张镱锂, 高俊刚, 杨续超, 刘林山, Narendra Raj KHANAL. 1971-2009 年珠穆朗玛峰地区尼泊尔境内气候变化[J]. 地理学报, 2013, 68(1): 82-94. |
[6] | 欧阳椿陶, 李保生, 欧先交, 温小浩, 曾兰华, 杨艺, 刘宇飞. 萨拉乌苏河流域末次间冰期 古土壤化学风化与古气候[J]. 地理学报, 2007, 62(5): 518-528. |
[7] | 杨续超,张镱锂,张玮, 阎宇平, 王兆锋,丁明军, 除多.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4年来气候变化[J]. 地理学报, 2006, 61(7): 687-696. |
[8] | 张宇红, 李保生, 靳鹤龄, David Dian ZHANG, 阎满存, 祝一志, 李后信, 姚春霞, 罗开利. 萨拉乌苏河流域150 ka BP以来的粒度旋回[J]. 地理学报, 2001, 56(3): 332-344. |
[9] | 张彭熹, 张保珍 . 柴达木地区近三百万年来古气候环境演化的初步研究 [J]. 地理学报, 1991, 46(3): 327-335. |
[10] | 韩淑媞, 袁玉江 . 新疆巴里坤湖35000年来古气候变化序列 [J]. 地理学报, 1990, 45(3): 350-362. |
[11] | 李保生, 董光荣, 高尚玉, 丁同虎, 邵亚军. 陕西北部榆林第四纪地层剖面的粒度分析与讨论[J]. 地理学报, 1988, 43(2): 127-133. |
[12] | 李文漪. 论中国东部第四纪冷期植被与环境[J]. 地理学报, 1987, 42(4): 299-307. |
[13] | 陈永申, 梁珊. 竺可桢同志关于发展地理学的思想[J]. 地理学报, 1986, 41(2): 177-183. |
[14] | 李元芳, 安凤桐. 天津平原第四纪微体化石群及其古地理意义[J]. 地理学报, 1985, 40(2): 155-168. |
[15] | 徐馨, 朱明伦. 镇江地区15000年以来古植被与古气候变化[J]. 地理学报, 1984, 39(3): 277-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