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鸿烈, 石玉林, 李文华, 封志明, 江东.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610-2619. |
[2] |
葛全胜, 廖小罕, 高星, 封志明, 刘卫东, 廖晓勇, 诸云强.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0年回顾及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37-2546. |
[3] |
姚永慧, 寇志翔, 胡宇凡, 张百平. 秦巴山区马尾松林和油松林的空间分布及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划分[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298-2306. |
[4] |
梁启章, 齐清文, 梁迅. 中国11件享誉世界的古—近代地图多元价值[J]. 地理学报, 2017, 72(12): 2295-2309. |
[5] |
李双成, 蒙吉军, 彭建. 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贡献[J]. 地理学报, 2017, 72(11): 1937-1951. |
[6] |
王鹏涛, 张立伟, 李英杰, 焦磊, 王浩, 延军平, 吕一河, 傅伯杰. 汉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7, 72(11): 2064-2078. |
[7] |
董玉祥, 徐茜, 杨忍, 徐成东, 王钰莹.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35-147. |
[8] |
褚玉杰, 赵振斌, 张铖, 陈诚, 陈幺. 旅游社区多群体态度差异和冲突倾向的空间特征——以西安汤峪镇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6): 1045-1058. |
[9] |
陈晓玲, 曾永年. 亚热带山地丘陵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1): 35-48. |
[10] |
赵振斌, 褚玉杰, 郝亭, 张铖. 汉长安城遗址乡村社区意义空间构成[J]. 地理学报, 2015, 70(10): 1606-1621. |
[11] |
段海来1, 2, 千怀遂1, 杜尧东2. 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评估[J]. 地理学报, 2010, 65(3): 301-312. |
[12] |
许学工,李双成,蔡运龙.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近今进展与前瞻[J]. 地理学报, 2009, 64(9): 1027-1038. |
[13] |
杨玉盛, 谢锦升, 盛浩, 陈光水, 李旭.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 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7, 62(11): 1123-1131. |
[14] |
廖克. 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方法[J]. 地理学报, 2005, 60(3): 479-486. |
[15] |
马建华. 试论伏牛山南坡土壤垂直分异规律——兼论亚热带北界的划分[J]. 地理学报, 2004, 59(6): 998-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