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79, Vol. 34 ›› Issue (1): 43-54.doi: 10.11821/xb197901005
濮静娟, 王长耀
出版日期:
1979-01-15
发布日期:
1979-01-15
Pu Jingjuan, Wang Changyao
Online:
1979-01-15
Published:
1979-01-15
摘要: 近年来,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卫星或航天飞行器从空中来观察自然界的种种活动和卫星从空间取得的资料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卫星和航天飞行器在几百、甚至上万公里的高空飞行,不受严寒的高山、干旱的沙漠、波涛汹涌的海洋,以及人烟稀少,难于通行的地面条件的限制。
濮静娟, 王长耀.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研究河口三角洲、湖泊的动态[J]. 地理学报, 1979, 34(1): 43-54.
Pu Jingjuan, Wang Changyao. STUDIES ON DYNAMICS OF SOME RIVER DELTAS AND LAKES USING LANDSAT-MSS IMAGERY[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79, 34(1): 43-54.
[1] | 张俊华, 李国栋, 王岩松, 朱连奇, 赵文亮, 丁亚鹏. 黄河泥沙冲/沉积区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空间特征及变异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58-570. |
[2] | 余姝辰, 王伦澈, 夏卫平, 余德清, 李长安, 贺秋华.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空演变[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46-2361. |
[3] | 高星, 康世昌, 刘青松, 陈鹏飞, 段宗奇. 1899—2011年青藏高原南部枪勇错沉积物磁性矿物的环境意义[J]. 地理学报, 2020, 75(1): 68-81. |
[4] | 隆院男,闫世雄,蒋昌波,吴长山,李志威,唐蓉.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洞庭湖地形提取方法[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467-1481. |
[5] | 曹晓娟, 谢林妤, 张风宝, 杨明义, 李占斌. 沙层特性对沙盖黄土坡面产流产沙变化贡献的定量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62-974. |
[6] | 姚振兴, 陈庆强, 杨钦川.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对长江入海泥沙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72-585. |
[7] | 朱玲玲,许全喜,鄢丽丽. 三峡水库不同类型支流河口泥沙淤积成因及趋势[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31-145. |
[8] | 杨卫,张利平,李宗礼,张艳军,肖宜,夏军. 基于水环境改善的城市湖泊群河湖连通方案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15-128. |
[9] | 魏学利,陈宁生. 官坝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四川邛海的泥沙淤积效应[J]. 地理学报, 2018, 73(1): 81-91. |
[10] | 杨云平, 张明进, 李义天, 张为, 由星莹, 朱玲玲, 王冬. 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J]. 地理学报, 2016, 71(7): 1241-1254. |
[11] | 李育, 刘媛.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湖泊记录对环流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1898-1910. |
[12] | 龙岳红, 秦建新, 贺新光, 杨准. 洞庭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的小波多分辨率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91-1502. |
[13] | 姚晓军, 李龙, 赵军, 孙美平, 李净, 宫鹏, 安丽娜. 近10年来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冰情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114-1124. |
[14] | 江丰, 齐述华, 廖富强, 张秀秀, 王点, 朱静瑄, 熊梦雅. 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J]. 地理学报, 2015, 70(5): 837-845. |
[15] | 张鑫, 吴艳红, 张鑫. 1972-2012年青藏高原中南部内陆湖泊的水位变化[J]. 地理学报, 2014, 69(7): 993-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