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5, Vol. 70 ›› Issue (5): 696-704.doi: 10.11821/dlxb201505002
收稿日期:
2014-12-29
修回日期:
2015-02-24
出版日期:
2015-05-20
发布日期:
2015-06-1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郑景云(1966-), 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Jingyun ZHENG1(), Yang LIU1,2, Quansheng GE1, Zhixin HAO1(
)
Received:
2014-12-29
Revised:
2015-02-24
Online:
2015-05-20
Published:
2015-06-11
Supported by:
摘要:
根据历史日记中的华中地区春季植物物候、清代档案中的湖南4地降雪日数记载和区内5个树轮宽度年表,以及植物物候期、雪日观测记录等代用资料;以器测的华中整个地区的逐年气温距平为校准序列,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结合逐一剔除法验证和方差匹配技术,重建了1850-2008年华中地区年均气温变化序列。结果表明:① 自1850年以来,华中地区气温变化以年际至年代尺度波动为主要特征;但至1990年以后则迅速增暖,并超出了原有的年代际波动水平;而1920s中期至1940s中期的温暖尽管也持续了20年,但其温暖程度显著低于1990s-2000s。其间,最寒冷年代则分别出现在1860s、1890s及1950s,最寒冷的年份为1893年。② 华中地区1850年以来的气温年代际波动周期为10~20年和准35年,其中1920s以前主要为12~14年,但自1940s开始则转为18~20年以及准35年。
郑景云, 刘洋, 葛全胜, 郝志新. 华中地区历史物候记录与1850-2008年的气温变化重建[J]. 地理学报, 2015, 70(5): 696-704.
Jingyun ZHENG, Yang LIU, Quansheng GE, Zhixin HAO. Spring phenodate records derived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reconstruction on temperature change in Central China during 1850-2008[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70(5): 696-704.
表1
华中地区1862-1916年的物候记录及其来源"
年份 | 地点 | 物种及物候期 | 日期 | 资料来源 |
---|---|---|---|---|
1862 | 湖南郴州 | 梨树末花 | 4月17日 | 《坦园日记》 |
1864 | 湖南观音滩 | 毛桃盛花后期 | 3月25日 | 《坦园日记》 |
1868 | 湖南长沙 | 垂柳展叶后期 | 4月1日 | 《坦园日记》 |
1874 | 湖南谷水 | 毛桃盛花后期 | 4月7日 | 《郭嵩焘日记》 |
1878 | 湖北武汉 | 海棠始花 | 3月23日 | 《范赞臣日记》 |
湖北武汉 | 海棠盛花 | 3月25日 | 《范赞臣日记》 | |
湖北武汉 | 牡丹末花 | 4月14日 | 《范赞臣日记》 | |
1882 | 湖南长沙 | 牡丹盛花 | 4月4日 | 《郭嵩焘日记》 |
1883 | 湖北武汉 | 梅树盛花 | 3月3日 | 《范赞臣日记》 |
1884 | 湖南长沙 | 牡丹盛花 | 4月1日 | 《郭嵩焘日记》 |
1888 | 湖北武汉 | 牡丹始花 | 4月18日 | 《范赞臣日记》 |
湖南长沙 | 毛桃盛花、海棠始花 | 3月22日 | 《湘绮楼日记》 | |
1889 | 湖北武汉 | 牡丹始盛花 | 4月24日 | 《范赞臣日记》 |
1890 | 湖南长沙 | 牡丹始花 | 4月1日 | 《湘绮楼日记》 |
1891 | 株洲昭陵 | 毛桃盛花、李盛花后期 | 3月28日 | 《湘绮楼日记》 |
1892 | 湖南衡阳 | 毛桃始花 | 3月19日 | 《湘绮楼日记》 |
1893 | 湖南衡阳 | 毛桃始花 | 3月24日 | 《湘绮楼日记》 |
1894 | 湖北荆州 | 牡丹盛花 | 4月13日 | 《廉让闲居日记》 |
湖南长沙 | 海棠盛花后期 | 3月24日 | 《湘绮楼日记》 | |
1895 | 湖北荆州 | 牡丹盛花 | 4月18日 | 《廉让闲居日记》 |
湖南湘潭 | 毛桃盛花 | 3月21日 | 《湘绮楼日记》 | |
1896 | 湖南长沙 | 毛桃芽膨大 | 2月16日 | 《湘绮楼日记》 |
湖南长沙 | 樱桃盛花 | 3月13日 | 《湘绮楼日记》 | |
1897 | 湖北武穴 | 垂柳开始展叶后期 | 3月19日 | 《南归日记》 |
1898 | 湖北荆州 | 牡丹盛花 | 4月9日 | 《廉让闲居日记》 |
湖南湘潭 | 毛桃盛花、李盛花后期 | 3月30日 | 《湘绮楼日记》 | |
1899 | 湖南衡阳 | 毛桃盛花、杏盛花后期 | 3月15日 | 《湘绮楼日记》 |
1900 | 湖南长沙 | 牡丹盛花 | 4月14日 | 《湘绮楼日记》 |
1901 | 湖南湘潭 | 李树开花末期 | 3月22日 | 《湘绮楼日记》 |
1902 | 湖南湘潭 | 紫荆盛花 | 3月13日 | 《湘绮楼日记》 |
1905 | 湖南湘潭 | 牡丹始花 | 4月20日 | 《湘绮楼日记》 |
1906 | 湖南湘潭 | 李盛花 | 3月13日 | 《湘绮楼日记》 |
1907 | 湖南湘潭 | 牡丹始花 | 4月11日 | 《湘绮楼日记》 |
1908 | 湖南湘潭 | 毛桃盛花后期 | 3月24日 | 《湘绮楼日记》 |
1909 | 湖南湘潭 | 毛桃盛花 | 4月3日 | 《湘绮楼日记》 |
1910 | 湖南湘潭 | 牡丹盛花后期 | 4月16日 | 《湘绮楼日记》 |
1911 | 湖南湘潭 | 毛桃盛花后期 | 3月28日 | 《湘绮楼日记》 |
1912 | 湖南湘潭 | 毛桃盛花 | 3月23日 | 《湘绮楼日记》 |
1913 | 湖南湘潭 | 毛桃盛花后期 | 3月25日 | 《湘绮楼日记》 |
1914 | 湖南湘潭 | 杏盛花后期 | 3月9日 | 《湘绮楼日记》 |
1915 | 湖南湘潭 | 毛桃始花 | 3月21日 | 《湘绮楼日记》 |
1916 | 湖南湘潭 | 毛桃盛花 | 4月2日 | 《湘绮楼日记》 |
表2
重建华中年气温序列的回归方程及其方差解释量"
回归方程 | 所用代用 资料类型 | 用该方程重建的年数与具体年 | Rad2 | Rpr2 |
---|---|---|---|---|
Y=-0.055-0.046X1-0.086X2+0.122X3+0.106X4 -0.077X4(t+1)+0.148X5(t+1)-0.106X6 | 物候、雪日、 树轮 | 66年:1895-1910年除1903、1904、1907年外,1952-2006年除1997、1998年外 | 0.72 | 0.66 |
Y=-0.036-0.097X1+0.134X3+0.071X4 +0.146X5(t+1)-0.095X6 | 物候、树轮 | 16年:1907年,1911-1916年,1947-1951年,1997-1998年,2007-2008年 | 0.67 | 0.62 |
Y=-0.055-0.108X2+0.136X3+0.149X4-0.108X4 (t+1)+0.222X5(t+1)-0.102X6-0.091X5 | 雪日、树轮 | 2年:1903、1904年 | 0.70 | 0.63 |
Y=-0.033+0.160X3+0.117X4-0.089X4(t+1) +0.208X5(t+1)-0.098X6 | 树轮 | 30年:1917 -1946年 | 0.65 | 0.61 |
Y=-0.049-0.033X1-0.100X2+0.143X3+0.069X4 +0.146X5(t+1) | 物候、雪日、 树轮 | 8年:1883年,1888-1894年 | 0.65 | 0.60 |
Y=-0.036-0.092X1+0.133X3+0.073X4+ 0.164X5(t+1)+0.060X7(t+1) | 物候、树轮 | 1年:1884年 | 0.65 | 0.59 |
Y=-0.043-0.110X2+0.138X3+0.073X4 +0.142X5(t+1) | 雪日、树轮 | 3年:1885-1887年 | 0.65 | 0.59 |
Y=-0.043-0.037X1-0.112X2+0.174X3 +0.174X5(t+1) | 物候、雪日、 树轮 | 4年:1862、1868、1874、1878年 | 0.63 | 0.59 |
Y=-0.029-0.093X1+0.162X3+0.190X5(t+1) +0.060X7(t+1) | 物候、树轮 | 2年:1864、1882年 | 0.63 | 0.58 |
Y=-0.036-0.124X2+0.170X3+0.171X5(t+1) | 雪日、树轮 | 24年:1850-1881年除1860、1862、1864、1868、1871、1874、1876、1878年外 | 0.63 | 0.59 |
Y=-0.021+0.181X3+0.207X5(t+1)+0.062X7 | 树轮 | 3年:1860、1871、1876年 | 0.60 | 0.56 |
[1] | Zhang Xiangong, Li Xiaoquan.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century.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1982, 40(2): 198-208. |
[张先恭, 李小泉. 本世纪我国气温变化的某些特征. 气象学报, 1982, 40(2): 198-208.] | |
[2] | Tang Guoli, Lin Xuechun.Average air temperature series and its variations in China. Meteorological Monthly, 1992, 18(7): 3-6. |
[唐国利, 林学椿. 1921-1990年我国气温序列及变化趋势. 气象, 1992, 18(7): 3-6.] | |
[3] | Lin Xuechun, Yu Shuqiu, Tang Guoli.Series of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a for the last 100-year period. Scientic Atmospherica Sinica, 1995, 19(5): 525-534. |
[林学椿, 于淑秋, 唐国利. 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 大气科学, 1995, 19(5): 525-534.] | |
[4] | Tang Guoli, Ren Guoyu.Reanalysi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last 100 years over China.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5, 10(4): 791-798. |
[唐国利, 任国玉.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4): 791-798.] | |
[5] | Tang Guoli.Studies on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in instrumental period in China [D]. Beijing: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
[唐国利. 仪器观测时期中国温度变化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 |
[6] | Wang Shaowu, Ye Jinlin, Gong Daoyi, et al.Construction of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series for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in China. Quarterly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98, 9(4): 9-18. |
[王绍武, 叶瑾琳, 龚道溢, 等. 近百年中国年气温序列的建立.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9(4): 9-18.] | |
[7] | Tang Guoli, Ding Yihui, Wang Shaowu, 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ime serie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a for the last 100 years.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09, 5(2): 71-78. |
[唐国利, 丁一汇, 王绍武, 等. 中国近百年温度曲线的对比分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2): 71-78.] | |
[8] | Fang Xiuqi, Xiao Lingbo, Ge Quansheng, et al.Changes of plants phenophases and temperature in spring during 1888-1916 around Changsha and Hengyang in Hunan province. Quaternary Sciences, 2005, 25(1): 74-79. |
[方修琦, 萧凌波, 葛全胜, 等. 湖南长沙、衡阳地区1888-1916年的春季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 第四纪研究, 2005, 25(1): 74-79.] | |
[9] | Hao Zhixin, Zheng Jingyun, Ge Quansheng, et al.Winte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1736 AD. Climate of the Past, 2012, 8(3): 1023-1030. |
[10] | Duan Jianping, Zhang Qibin, Lv Lixin, et al.Regional-scale winter-spring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chilling damage dynamics over the past two centuries in southeastern China. Climate Dynamics, 2012, 39(3): 919-928. |
[11] | Zheng Yonghong, Zhang Yong, Shao Xuemei, et al.Climate significance of tree ring width of Huangshan pine and Chinese pine in the Dabie Mountains.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2, 31(1): 72-77. |
[郑永宏, 张永, 邵雪梅, 等. 大别山地区黄山松和油松树轮宽度的气候意义.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 72-77.] | |
[12] | Shi Jiangfeng, Cook Edward R., Li Jinbao, et al. Unprecedented January-July warming recorded in a 178-year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in the Dabie Mountains, southeastern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3, 381/382: 92-97. |
[13] | Cai Qiufang, Liuyu. The June-September maximum mean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from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Lamb.) tree rings in Macheng, southeast China since 1879 A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 58(S1): 169-177. |
[蔡秋芳, 刘禹. 湖北麻城马尾松树轮宽度对气候的响应及1879年以来6-9月平均最高气温重建. 科学通报, 2013, 58(S1): 169-177.] | |
[14] | Cao Shoujin, Cao Fuxiang, Xiang Wenhua.Tree-ring-based reconstruction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rom May to July since 1840 in Yanli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2012, 32(4): 10-14. |
[曹受金, 曹福祥, 项文化. 利用树木年轮研究湖南炎陵气温变化情况: 1840年以来5-7月份气温变化情况重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4): 10-14.] | |
[15] | Zheng Jingyun, Ge Quansheng, Hao Zhixin, et al.Changes of spring phenodate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n the past 150 year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67(1): 45-52. |
[郑景云, 葛全胜, 郝志新, 等. 过去150年长三角地区的春季物候变化. 地理学报, 2012, 67(1): 45-52.] | |
[16] | Chen Zhenghong, Xiao Mei, Chen Xuan.Change in flowering dates of Japanese cherry blossoms (P. Yedoensis Mats) in Wuhan University campu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variability of winter temperature.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11): 5209-5217. |
[陈正洪, 肖玫, 陈璇. 樱花花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变化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08, 28(11): 5209-5217.] | |
[17] | Wan Minwei.Nature Almanac Selections in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6. |
[宛敏谓. 中国自然历选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 |
[18] | Gong Gaofa.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Method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3. |
[龚高法.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 |
[19] | Zhang Fuchun, Wang Dehui, Qiu Baojian.Agro-phenological Atlas of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7. |
[张福春, 王德辉, 邱宝剑. 中国农业物候图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 |
[20] | Hao Zhixin, Zheng Jingyun, Ge Quansheng, et al.Variation of extreme cold winter events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past 400 year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 66(11): 1479-1485. |
[郝志新, 郑景云, 葛全胜, 等. 中国南方过去400年的极端冷冬变化. 地理学报, 2011, 66(11): 1479-1485.] | |
[21] | Gong Gaofa, Zhang Peiyuan, Zhang Jinrong.Chilly winter of 1892-1893 and its effect. Collected Papers of Geography, 1987, 18: 129-138. |
[龚高法, 张丕远, 张瑾瑢. 1892-1893年的寒冬及其影响. 地理集刊, 1987, 18: 129-138.] | |
[22] | Wei Fengying.Technology of Statistical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Modern Climate. 2nd ed.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07. |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2版.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
[1] | 郑景云, 葛全胜, 郝志新, 仲舒颖, 马翔, 张学珍. 过去150 年长三角地区的春季物候变化[J]. 地理学报, 2012, 67(1): 45-52. |
[2] | 张自银1, 龚道溢1, 何学兆1, 雷杨娜2, 冯胜辉1. 近500 年南极涛动指数重建及其变率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 65(3): 259-269. |
[3] | 陈正洪, 洪斌. 华中电网四省日用电量与气温关系的评估[J]. 地理学报, 2000, 67(S1): 34-38. |
[4] | 周清波, 张丕远, 王铮. 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J]. 地理学报, 1994, 61(4): 332-3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