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4, Vol. 69 ›› Issue (8): 1069-1076.doi: 10.11821/dlxb201408004
收稿日期:
2014-04-23
修回日期:
2014-07-28
出版日期:
2014-08-20
发布日期:
2014-08-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铮 (1954-), 汉, 云南陆良人, 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S110003918M), 主要从事理论地理学、计算地理学和区域科学与管理研究。E-mail:
Received:
2014-04-23
Revised:
2014-07-28
Published:
2014-08-20
Online:
2014-08-20
摘要:
本文回顾并且评述了过去80年《地理学报》的载文历史,发现它刻画了中国地理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1934-1948年的艰难探索的近现代地理学的形成阶段,1949-1966年的地理学发展中的科学化和应用化兴起阶段,1978-2000年的地理学繁荣的百花齐放阶段,2000年后的地理学自主创新突出的大发展阶段。《地理学报》当前的载文反映,中国地理学日益国际化,今后的发展是不仅需要融入世界地理学的发展,而且应该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引导国际地理学发展的期刊。
王铮, 朱艳硕. 《地理学报》80年载文分析[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069-1076.
Zheng WANG, Yanshuo ZHU. An investigation to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over the past 80 year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8): 1069-1076.
[1] | Li Shutan.Weng Wenhao's contribution to the founding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in China (In memory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4, 39(3): 244-251. |
[李旭旦. 翁文灏先生对我国地理学的贡献: 为纪念《地理学报》创刊五十周年而作. 地理学报, 1984, 39(3): 244-251.] | |
[2] | Hu Huanyong.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publication of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4, 39(3): 231-233. |
[胡焕庸. 欢庆《地理学报》创刊50周年: 回忆学会早期历史. 地理学报, 1984, 39(3): 231-233.] | |
[3] | Guo Yang.Fifty years of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4, 39(3): 234-239. |
[郭扬. 五十年来的《地理学报》. 地理学报, 1984, 39(3): 234-239.] | |
[4] | Wu Chuanjun, Shi Yafeng.Memoirist of Chinese Geography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90 Years. Beijing: Academy Press, 1999. |
[吴传钧, 施雅风. 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忆录.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9.] | |
[5] | Wang Zheng.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geography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oretical geography.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26(4): 423-429. |
[王铮. 计算地理学的发展及其理论地理学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 26(4): 423-429.] |
[1] | 魏石梅, 潘竟虎.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网络结构韧性测度[J]. 地理学报, 2021, 76(6): 1394-1407. |
[2] | 杨忍, 潘瑜鑫. 中国县域乡村脆弱性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及对策[J]. 地理学报, 2021, 76(6): 1438-1454. |
[3] | 殷江滨, 李尚谦, 姜磊, 程哲, 黄晓燕, 路改改.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非农就业增长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J]. 地理学报, 2021, 76(6): 1471-1488. |
[4] | 胡畔, 陈波, 史培军. 中国暴雨洪涝灾情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1, 76(5): 1148-1162. |
[5] | 黄晓东, 马海涛, 苗长虹. 基于创新企业的中国城市网络联系特征[J]. 地理学报, 2021, 76(4): 835-852. |
[6] | 王录仓, 刘海洋, 刘清. 基于腾讯迁徙大数据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J]. 地理学报, 2021, 76(4): 853-869. |
[7] | 夏兴生, 潘耀忠, 朱秀芳, 张锦水. 中国综合农业分区下的Ångström-Prescott公式系数逐月校正与优选[J]. 地理学报, 2021, 76(4): 888-902. |
[8] | 王淑佳, 孙九霞. 中国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J]. 地理学报, 2021, 76(4): 921-938. |
[9] | 范泽孟. 中国生态过渡带分布的空间识别及情景模拟[J]. 地理学报, 2021, 76(3): 626-644. |
[10] | 徐羽, 李秀彬, 辛良杰. 中国耕地规模化流转租金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1, 76(3): 753-763. |
[11] | 古恒宇, 沈体雁. 中国高学历人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J]. 地理学报, 2021, 76(2): 326-340. |
[12] | 朱晟君, 金文纨. 地方出口产品结构及制度环境与企业出口相关多样化[J]. 地理学报, 2021, 76(2): 398-414. |
[13] | 李钢, 薛淑艳, 马雪瑶, 周俊俊, 徐婷婷, 王皎贝. 中国失踪人口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21, 76(2): 310-325. |
[14] | 葛全胜, 朱会义. 两千年来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及启示[J]. 地理学报, 2021, 76(1): 3-14. |
[15] | 张兴航, 张百平, 王晶, 余付勤, 赵超, 姚永慧. 中国南北过渡带东段样带植被序列与气候分界问题[J]. 地理学报, 2021, 76(1): 3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