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居养老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周榕, 石磊, 庄汝龙

Spat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senior residential tourism based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ZHOU Rong, SHI Lei, ZHUANG Rulong
表4 中国乡村旅居养老发展路径
Tab. 4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enior rural residential tourism in China
类型 适宜区域 主要特征 发展路径
自然依托
模式
西北、西南
地区
自然禀赋独特,自然景观状态原始;自然资源开发受生态约束较大;契合老年人对自然本真的追求。 路径一:借助后发优势,迎合市场需求,以“景区联动—乡村开发—旅居吸引”的发展路径建设旅居养老热点地区;
路径二:摒弃粗放式发展,兼顾自然保护与旅居市场化开发,发展自然原生态旅居养老;
路径三:充分考虑环境容量与空气自净能力,发展公共医疗服务,塑造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基础。
文旅依托
模式
东北、华北
地区
民族资源丰富,乡风民俗独特;农耕文明悠久,文明遗址富集;传统民居与民间艺术保存良好;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 路径一:依托少数民族聚居区,对其表演艺术与节事活动进行现代化改造,发展特色民族旅居养老;
路径二:借助文明遗址富集地,开展农耕乡野活动,开拓文明寻根主题的旅居养老市场;
路径三:整合传统民居资源与民间艺术资源,组合空间元素与文化元素,发展“村落+文旅”的特色旅居养老。
康养依托
模式
华南地区、
部分华中
地区
气候宜人,康养空间类型众多;具有长寿旅游资源与民族特色医疗资源;满足老年人养生、避寒、避暑等康养需求。 路径一:充分利用滨海岸段旅游空间叠加的优势,发展热带滨海乡村旅居养老;
路径二:连通山地康养旅游功能与村庄生活居住功能,形成“山—村”双核旅居结构,发展山地避暑旅居养老;
路径三:发挥长寿旅游资源与少数民族医药资源的共生优势,开发乡村医养旅居。
多元混合
模式
华东地区 区域一体化程度高,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强;客源基础较好,市场需求较大;发展因素相对综合,能满足多元化需求。 路径一:提高城际铁路的连接性与接驳性,推动“交旅融合”发展;
路径二:以客源邻近为突破口,把握大城市养老消费结构升级与逆城市化居住契机,发展城乡巡回的短途旅居养老;
路径三:依托城市群路网,沿交通旅游主干线发展“过路经济”;
路径四:保护乡村原生态生活方式,开发老年标识性旅居产品,形成区域内部发展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