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流动性的理论进路与研究展望
花菲菲, 白凯, Mike CRANG, 胡宪洋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research prospect on policy mobility
HUA Feifei, BAI Kai, Mike CRANG, HU Xianyang
表1 传统政治科学内相关政策概念与政策流动性的对比
Tab. 1 Comparison between policy mobility and concepts within tradi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政策扩散 政策学习 政策转移 政策流动性
依托学科 传统政治科学 跨学科: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非正统政治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研究、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17] [19] [21]、[23] [1]、[6]、[10]、[12]、[13]、[28]、[62]、[67]、[86]
认识论 渐进主义/理性主义 工具主义/理性主义 实证主义/理性主义 后实证主义/建构主义
核心关注 政策采纳的空间时序;
扩散先决条件;
扩散的模式和机制
政策本身:“成功”政策的概念与方法、具体的政策设计理念与过程 成功政策的转移:
政策跨越明显的辖区边界
动态运行的政策知识、模式与实践过程:持续性转变(transform)、转译(translation)
和变异
政策主体
国家决策者和立法
机构
国家决策者和立法机构(主要);
官僚机构负责人、选民和法官(潜在)
国家(主要)/次国家/超国家/非国家行动者、机构和组织 国家/次国家/超国家/非国家行动者、机构和组织
行为模式 现代化的理性行为
以技术官僚决策为
前提政治化行为
有限理性行为;
选择阻力最小路径(即更多使用邻近、相似地区的或支持决策者倾向的信息);
自愿行为
有限理性行为;
青睐最佳实践或更好的政策实践;
自愿/强制/混合行为
战略性的超理性行为;
对相互联系但发展不均衡的政策制度的再生产;
自愿/强制/混合行为
过程属性 政治推动的封闭过程 持续性工具主义过程 前瞻性政策评估过程 社会建构;社会实践;
空间过程
在意识形态范围内逐步扩大政策实践的过程
空间模式 序列扩散 关系连接
主要研究
场所
国家内(intra-nations)逐渐转向跨国家(cross-nations) 政府主导的跨国家(cross-nations)学习 跨国家(cross-nations)逐渐转向跨城市(cross-cities) 城市/区域/组织间(inter-cities/regions/organizations)及特定地方或微空间(microspa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