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与国际发展研究及中国的机遇
程汉, 刘卫东

Geography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China's opportunity
CHENG Han, LIU Weidong
表2 国际发展知识的4个阶段
Tab. 2 The four phases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knowledge
现代化理论 新自由主义 新结构主义 新现代化理论
时间跨度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21世纪初10年 21世纪10年代至今
地缘政治格局 二战结束、冷战开始 债务危机、苏联解体 “9·11”事件、脆弱国家 金融危机、中国崛起
西方国内背景 福利国家、对抗苏联 撒切尔主义、里根主义 新左派、第三条道路 新凯恩斯主义
核心理论观点 基于现代主义和经典结构主义理论,依据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刘易斯模型、梯度转移原理和空间扩散理论等,提出工业化的作用和农村发展的落后性 国家干预对私营部门造成挤出现象,导致市场低效和腐败;完全市场竞争可以带来帕累托最优状态;通过就业,将出口增长的收益下渗到贫困人口 基于新结构主义理论,提出国家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角色;确保从全球化当中获益,并将获益下渗 国家的主要职能是为经济增长提供便利,应避免出现私营部门的挤出现象,国家为私营部门保驾护航;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和促贸援助
国际发展目标 促进工业部门增长、推动城市化、降低农村发展的低效性 缩减国家规模、提高生产力、刺激出口 减贫、促进公平、市场机制提升援助有效性 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刺激贸易和投资的国际发展融资
国际发展政策 出口替代战略、土地改革、总预算支持(GBS)及人力资源开发 结构调整方案、出口导向、私有化、国家空洞化、社会性支出压缩、良治、基于市场的援助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利他的并不与援助国利益直接挂钩的援助议程、减贫战略文件、基于减贫的援助项目、全部门路径(SWAPs)、国家重建 基础设施、捆绑援助项目、新型国际发展融资、援助国利益与援助议程挂钩、部分回归到总预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