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七普”的“胡焕庸线”两侧人口集疏新态势及影响因素
戚伟, 刘盛和, 刘振

The novel patter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Hu Line" based on seventh census in China
QI Wei, LIU Shenghe, LIU Zhen
表4 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排序表(部分)
Tab. 4 The ranking lists based on population density on both sides of the "Hu Line" in 2020 (Some prefectures)
人口密度位序 全国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地级单元名称 人口密度(人/km2) 地级单元名称 人口密度(人/km2) 地级单元名称 人口密度(人/km2)
正1 深圳市 8190.34 深圳市 8190.34 银川市 415.15
正2 东莞市 4253.98 东莞市 4253.98 乌海市 336.64
正3 上海市 3114.34 上海市 3114.34 兰州市 330.26
正4 厦门市 2923.48 厦门市 2923.48 西宁市 324.88
正5 广州市 2524.13 广州市 2524.13 乌鲁木齐市 285.36
正6 佛山市 2500.79 佛山市 2500.79 临夏州 259.42
正7 中山市 2432.37 中山市 2432.37 嘉峪关市 255.29
正8 汕头市 2343.71 汕头市 2343.71 天水市 209.04
正9 郑州市 1676.47 郑州市 1676.47 呼和浩特市 200.63
正10 无锡市 1593.39 无锡市 1593.39 石嘴山市 184.17
正11 苏州市 1477.30 苏州市 1477.30 平凉市 166.20
正12 成都市 1460.63 成都市 1460.63 定西市 128.63
正13 武汉市 1437.49 武汉市 1437.49 固原市 108.49
正14 南京市 1413.87 南京市 1413.87 自治区直辖 107.36
正15 北京市 1334.38 北京市 1334.38 海东市 104.48
正16 珠海市 1247.95 珠海市 1247.95 包头市 98.17
正17 常州市 1208.25 常州市 1208.25 陇南市 86.33
正18 西安市 1204.35 西安市 1204.35 榆林市 84.43
正19 嘉兴市 1172.96 嘉兴市 1172.96 吴忠市 82.27
正20 海口市 1153.60 海口市 1153.60 庆阳市 80.41
正21 天津市 1146.53 天津市 1146.53 中卫市 78.25
正22 揭阳市 1052.61 揭阳市 1052.61 白银市 75.23
倒11 哈密市 4.91 白城市 60.22 哈密市 4.91
倒10 日喀则市 4.45 牡丹江市 58.99 日喀则市 4.45
倒9 大兴安岭地区 3.99 白山市 55.60 大兴安岭地区 3.99
倒8 巴州 3.42 普洱市 54.35 巴州 3.43
倒7 林芝市 3.04 双鸭山市 52.79 林芝市 3.04
倒6 果洛州 2.90 通辽市 48.79 果洛州 2.90
倒5 玉树州 2.22 赤峰市 46.43 玉树州 2.22
倒4 海西州 1.80 延边州 45.89 海西州 1.80
倒3 那曲市 1.24 伊春市 26.77 那曲市 1.24
倒2 阿拉善盟 1.10 神龙架林区 20.55 阿拉善盟 1.10
倒1 阿里地区 0.37 黑河市 19.23 阿里地区 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