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高铁枢纽接驳—集疏运绩效空间分异及机理
|
汪德根, 徐银凤, 赵美风
|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connection-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of urban high-speed railway hub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WANG Degen, XU Yinfeng, ZHAO Meifeng
|
|
表2 变量描述及预期影响
|
Tab. 2 The variable description and expected impact
|
|
一级变量 | 二级变量 | 变量解释及赋值说明 | 预期影响 | 高铁站等级规模 | 站台和股道数量(Number) | 高铁站已建成的站台面和股道数量和(条) | + | 车站集聚度(Concentration) | 车站客流量/市辖区城市人口[37] | + | 发送班车次数(Times) | 高铁站日均发送班车次数(次/d) | + | 车站客流量(Flow) | 高铁站平峰时期日客流量(即排除重要节假日)(万人) | + | 站房建筑面积(S-area) | 高铁站建成建筑面积(m2) | + | 城市发展水平 | 城市等级(Level) | 依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5个等级,分别取值5、4、3、2、1。 | + | 城镇化率(Rate) | 城镇人口/总人口(%) | + | 三产占比(Proportion)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城市生产总值(%) | + | 建成区面积(B-area) | 高铁站点所在城市建成区面积(km2) | + | GDP | 2018年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GDP(亿元) | + | 站城关系 | 与市中心距离(Distance) | 高铁站与市中心的直线距离(km),其中市中心界定为城市传统的商业中心或历史中心,以市民认可的公共建筑或公共空间为代表进行测量,如上海市中心为人民广场,苏州市中心为观前街等。 | - | 高铁站区位(Location) | 依据“高铁站与城市中心的直线距离/城市建成区面积”将高铁站划分为城市中心站(< 0.5)、边缘站(0.5~1.5)和外围站(> 1.5)[38],分别取值3、2、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