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研究
|
鞠洪润, 左丽君, 张增祥, 赵晓丽, 汪潇, 温庆可, 刘芳, 徐进勇, 刘斌, 易玲, 胡顺光, 孙菲菲, 汤占中
|
Methods research on describ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types in China
|
JU Hongrun, ZUO Lijun, ZHANG Zengxiang, ZHAO Xiaoli, WANG Xiao, WEN Qingke, LIU Fang, XU Jinyong, LIU Bin, YI Ling, HU Shunguang, SUN Feifei, TANG Zhanzhong
|
|
表4 土地利用几何特征空间格局及示意图
|
Tab. 4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ketch map of the geometric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types
|
|
空间格局类型 | 示意图 | 划分方程 (ENN: km,AREA: km2) | 几何特征 | 生产生态特征 | 简单 大斑块型 (23.89%) | | ENN < 0.8且AREA ≥ 50且FRAC-0.0012AREA < 1.0017 | ①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大于50 km2; ② 形状简单; ③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小于0.8 km。 | 主要类型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复杂 大斑块型 (23.14%) | | ENN < 0.8且AREA ≥ 50且FRAC-0.0058AREA < 0.86且FRAC-0.0012AREA ≥ 1.0017 | ①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大于50 km2; ② 形状复杂; ③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小于0.8 km。 | 主要类型的土地利用斑块面积大,但由于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镶嵌分布,使得形状复杂。常见于耕地与建设用地镶嵌分布,区域人口聚集,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另多见于耕地、草地、林地和水体之间组合镶嵌分布,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 复杂 小斑块型 (30.77%) | | ENN < 0.8且FRAC ≥ 1.15且FRAC-0.0058AREA ≥ 0.86 | ①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小于50 km2; ② 形状复杂,FRAC指数大于1.15,当面积为40 km2左右时,分形特征可达最大(即其形状的局部与整体的形状相似); ③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小于0.8 km。 | 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常见于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的镶嵌分布,区域农业、畜牧业、林业等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较高。 | 简单 小斑块型 (17.98%) | | ENN < 0.8且AREA < 50且FRAC < 1.15 | ①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小于50 km2; ② 形状简单,FRAC指数小于1.15,接近矩形或圆形; ③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小于0.8 km。 |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组合较丰富,但由于斑块面积较小,各土地利用类型上相应的产业相对欠发达,形状简单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 | 散布型 (4.23%) | | ENN ≥ 0.8 | ①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大于0.8 km。 | 同类型土地利用斑块间分布较疏散,斑块连通性较差,不利于开展聚集性生产活动,影响区域生物迁徙活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