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喇家遗址土壤序列及史前山洪泥流灾难释光测年研究
炊郁达,黄春长,庞奖励,周亚利,张玉柱,郭永强,王海燕,赵琪琪

OSL dating of the pedo-stratigraphic sequence and the prehistoric flash floods and mudflows over the Lajia Ruins of Qinghai Province
CUAN Yuda,HUANG Chunchang,PANG Jiangli,ZHOU Yali,ZHANG Yuzhu,GUO Yongqiang,WANG Haiyan,ZHAO Qiqi
表 1 官亭盆地喇家遗址上喇家剖面(SLJ)土壤沉积物地层划分与描述
Tab. 1 Pedo-stratigaphic subdivis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Shanglajia profile (SLJ) in the Lajia Ruins within the Guanting Basin
地层深度 地层层位与符号 土壤学与沉积学宏观特征描述
0~60 cm 现代土壤(MS) 棕色(7.5YR4/6),粉砂质地,团粒构造,含有个别小石子,比较坚硬,多蚯蚓孔和粪团,多植物根系。
60~120 cm 全新世晚期风成黄土(L0) 浊橙色(7.5YR6/4),粉砂质地,团块—块状构造,比较疏松,含有少量蚯蚓孔和粪团,受到一定程度的成壤改造。
120~180 cm 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上段(S0上) 浊红棕色(5YR5/3),粉砂质地,团粒构造,比较疏松,多蚯蚓孔和粪团,结构面有白色可溶盐粉霜沉淀,为发育成熟度很高的黑垆土,该底部对应于卡约/辛店文化时期(3600-3400 a BP)人类活动扰动层,局部可见断续的灰烬透镜体薄层。
180~222 cm 红色粘土质泥流沉积层(RC3) 橙色(2.5YR6/6),下部粉砂质粘土质地,块状构造,比较疏松,上部多砂,松散,出现山洪砂土与砂砾质透镜体夹层。
222~265 cm 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中上段(S0中上) 灰棕色(5YR6/2),粉砂质地,团粒—块状构造,比较疏松,含有木炭屑,属于黑垆土。
265~288 cm 红色粘土质泥流沉积层(RC2) 上部浊红棕色(2.5YR5/4),下部橙色(2.5YR6/6),粉砂质粘土质地,比较坚硬,团块块状构造。
288~298 cm 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中下段(S0中下) 灰棕色(5YR6/2),粉砂质地,团粒—块状构造,属于黑垆土。
298~346 cm 红色粘土质泥流沉积层(RC1) 橙色(2.5YR6/6),粉砂质粘土质地,团块—块状构造,比较坚硬。所夹暗色层为灰棕色(5YR6/2),比较坚硬。
346~390 cm 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下段(S0下) 灰棕色(5YR5/2),粉砂质地,团粒—团块状构造,比较疏松,裂隙和结构面含有白色可溶盐类粉霜,属于黑垆土。其顶面为喇家遗址齐家文化时期(4150-3850 a BP)聚落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古地面。
390~430 cm 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风成黄土(Lt) 浊棕色(7.5YR6/3),粗粉砂质地,块状构造,疏松,受到较弱的成壤改造。
> 430 cm 晚更新世晚期马兰黄土(L1-1) 浊黄橙色(10YR7/3),粗粉砂质地,均质块状构造,致密而疏松,含有蜗牛壳,多细小孔隙,其中有灰白色可溶盐类沉淀,向下夹有山洪砂质透镜体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