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 | 11 | 农地(简单或多种作物 系统) | 农地(简单或多种作 物系统) | 11 | 水淹或灌溉农地 | 雨养农地与耕作农地,简单或多种作物系统 |
14 | 雨养农地 |
12 | 农地/自然植被镶嵌(农地、森林、灌丛、草地;单一覆盖不超过60%) | 农地/自然植被镶嵌(农地、森林、灌丛、草地;单一覆盖不超过60%) | 20 | 耕作(50%~70%)/其他自然植被(20%~50%)镶嵌 | 农、草、林、灌混合镶嵌,其中单一覆盖度应小于60% |
30 | 耕作(20%~50%)/其他自然植物(50%~70%)镶嵌 |
林地 | 21 | 常绿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 40 | 郁闭或敞开(>15%)常绿阔叶或半落叶阔叶林(>5 m) | 是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性质的森林类型。其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而略闪烁反光,林相整齐,由于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 |
50 | 郁闭(>40%)常绿阔叶林 (>5 m) |
22 | 落叶阔叶林 | 落叶阔叶林 | 60 | 敞开(15%~40%)落叶阔叶林 (>5 m) | 温带、暖温带地区地带性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 |
23 | 常绿针叶林 | 常绿针叶林 | 70 | 郁闭(>40%)常绿针叶林 (>5 m) | 1.暖温性常绿针叶林,乔木植被类型。树种以油松和华山松为主。多生于海拔1700-2100 m之间的地带2.寒温带常绿针叶林,由常绿的云杉、冷杉、松和圆柏所组成。云杉、冷杉林具有较强的耐阴性,林冠稠密、郁闭,林下光照很弱,又称“暗针叶林” |
24 | 落叶针叶林 | 落叶针叶林 | 90 | 敞开(15%~40%)常绿针叶或落叶针叶林(>5 m) | 由落叶松柏类为主的针叶树所构成的森林。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并常由落叶松组成,林下有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苔藓层,落叶松林呈鲜绿色,树冠尖塔形,较喜阳,林下明亮成明亮针叶林 |
25 | 混交林(没有主导类型超过60%覆盖) | 混交林(没有主导类型超过60%覆盖) | 100 | 郁闭或敞开(>15%)针阔混交林(>5 m) | 上述四种林地镶嵌,并且没有主导类型超过60%覆盖 |
灌丛和草地 | 31 | 有(森林)林草原(树林冠层覆盖30%~60%,高度超过2 m) | 有(森林)林草原(树林冠层覆盖30%~60%,高度超过2 m) | 110 | 草地(20%~50%)/森林/灌丛(50%~70%)镶嵌 | 树林冠层覆盖30%~60%,高度超过2 m的草原 |
32 | 稀树草原(树林冠层覆盖10%~30%,高度超过2 m) | 稀树草原(树林冠层覆盖10%~30%,高度超过2 m) | 120 | 草地(50%~70%)/森林/灌丛(20%~50%)镶嵌 | 树林冠层覆盖10%~30%,高度超过2 m的草原 |
33 | 封闭灌丛(灌丛覆盖度高于60%;高度低于 2 m,常绿或落叶) | 封闭灌丛(灌丛覆盖度高于60%;高度低于 2 m,常绿或落叶) | 130 | 冠层敞开或封闭(>15%)灌丛(<5 m) | 灌丛覆盖度高于60%,高度低于2 m,常绿或落叶均可 |
34 | 敞开灌丛(灌丛覆盖率10%~60%高度低于2 m,常绿或落叶) | 敞开灌丛(灌丛覆盖率10%~60%高度低于 2 m,常绿或落叶) | 灌丛覆盖率10%~60%,高度低于2 m,常绿或落叶均可 |
35 | 草地或禾本植物(树冠密度低于10%) | 草地或禾本植物(树冠密度低于10%) | 140 | 冠层敞开或封闭(>15%) 草地 | 树冠密度低于10%的草地,或禾本科 植物 |
水域 | 41 | 水体 | 水体 | 210 | 水体 | 所有湖泊、河流、滨海、人工水体等水 体的集合 |
42 | 森林湿地 | 永久湿地(水/禾本植物/有林地) | 160 | 郁闭或敞开(>15%)各种有规律水淹或长期水浸阔叶森林 | 其是泛滥平原森林,季节性的洪水一 般会和森林湿地一起出现 |
170 | 郁闭(>40%)永久盐水水淹阔叶林或灌丛 |
43 | 沼泽湿地 | | 180 | 郁闭或敞开(>15%)各种有规律水淹或长期水浸草地 | 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并有泥炭堆积,生长着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 |
城市和建成区 | 51 | 城市和建成区 | 城市和建成区 | 190 | 人工地表或附属区域 | 城镇居民点与工矿等建设用地 |
裸地和冰雪 | 61 | 裸地或稀疏植被(植被覆盖低于10%) | 裸地或稀疏植被(植被覆盖低于10%) | 150 | 稀疏植被(<15%) | 植被覆盖低于10%或裸地 |
200 | 裸地 |
62 | 雪/冰 | 雪/冰 | 220 | 永久雪/冰 | 覆盖永久冰、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