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
吴绍洪, 潘韬, 刘燕华, 邓浩宇, 焦珂伟, 陆晴, 冯爱青, 岳溪柳, 尹云鹤, 赵东升, 高江波

Comprehensive climate change risk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Shaohong WU, Tao PAN, Yanhua LIU, Haoyu DENG, Kewei JIAO, Qing LU, Aiqing FENG, Xiliu YUE, Yunhe YIN, Dongsheng ZHAO, Jiangbo GAO
表2 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系统
Tab. 2 The regionalization system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climate change risk
气候变化敏感区 极端事件危险区 承险体风险区
I 东北强暖增雨敏感区 A 大小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干旱危险区 I A 1(ba) 经济人口低风险区
I A 1(bac) 经济人口生态低风险区
I A 1(cab) 生态人口经济低风险区
I A 2(cba) 生态经济人口中低风险区
I A 3(cab) 生态人口经济中风险区
B 松辽平原—长白山山地洪涝危险区 I B 1(ba) 经济人口低风险区
I B 2(ba) 经济人口中低风险区
I B 2(bacd) 经济人口生态粮食中低风险区
II 华北弱暖增雨敏感区 A 黄土高原干旱危险区 II A 1(ba) 经济人口低风险区
II A 2(badc) 经济人口粮食生态中低风险区
II A 2(cba) 生态经济人口中低风险区
II A 3(bacd) 人口经济生态粮食中风险区
B 华东沿海洪涝危险区 II B 3(abc) 人口经济生态中风险区
II B 3(ba) 经济人口中风险区
II B 4(abdc) 人口经济粮食生态中高风险区

C 华北平原热浪危险区
II C 3(bad) 经济人口粮食中风险区
II C 3(badc) 经济人口粮食生态中风险区
II C 5(abd) 人口经济粮食高风险区
D 鄂尔多斯高原旱热危险区 II D 1(bac) 经济人口生态低风险区
II D 2(cab) 生态人口经济中低风险区
III 华东—华中强暖减雨敏感区 B 东南沿海洪涝危险区 III B 2(adb) 人口粮食经济中低风险区
III B 4(dabc) 粮食人口经济生态中高风险区
C 四川盆地—鄂黔山地热浪危险区 III C 2(abd) 人口经济粮食中低风险区
III C 2(ba) 经济人口中低风险区
III C 3(abc) 人口经济生态中风险区
E 长江中下游涝热危险区 III E 3(abc) 人口经济生态中风险区
III E 4(abdc) 人口经济粮食生态中高风险区
IV 华南—西南弱暖增雨敏感区 A 滇西—滇中干旱危险区 IV A 1(bac) 经济人口生态低风险区
IV A 4(dcba) 粮食生态经济人口中高风险区
C 黔滇山地热浪危险区 IV C 3(bcda) 经济生态粮食人口中低风险区
IV C 5(cbda) 生态经济粮食人口高风险区
E 华南沿海涝热危险区 IV E 3(dba) 粮食经济人口中风险区
IV E 5(cdba) 生态粮食经济人口高风险区
V 西北强暖增雨敏感区 C 东塔里木盆地热浪危险区 V C 1(dba) 粮食经济人口低风险区
V C 2(dab) 粮食人口经济中低风险区
D 新甘蒙—准格尔旱热危险区 V D 1(abc) 人口经济生态低风险区
V D 1(ba) 经济人口低风险区
V D 2(dab) 粮食人口经济中低风险区
VI 西北弱暖减雨敏感区 A 天山高山盆地干旱危险区 VI A 2(cbad) 生态经济人口粮食中低风险区
C 西塔里木盆地热浪危险区 VI C 1(d) 粮食低风险区
VI C 3(dba) 粮食经济人口中风险区
VII 青藏高原弱暖增雨敏感区 A 青藏高原东部干旱危险区 VII A 1(ba) 经济人口低风险区
VII A 2(dcba) 粮食生态经济人口中低风险区
B 东喜马拉雅南翼洪涝危险区 VII B 1(cab) 生态人口经济低风险区
VIII 青藏高原强暖增雨敏感区 A 青藏高原中西部干旱危险区 VIII A 0 基本无风险区
VIII A 1(dba) 粮食经济人口低风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