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入距离衰减函数的扩展 | Enhanced 2SFCA | 对搜寻半径范围内的距离衰减函数按距离进行分段 | Luo等(2009) |
Gravity 2SFCA | 在搜寻半径范围内加入重力模型的距离衰减函数,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 Wang等(2013)、Tao等(2014) |
Gaussian 2SFCA | 在搜寻半径范围内加入高斯函数型距离衰减函数 | Dai(2010, 2011) |
Kernel Density 2SFCA | 在搜寻半径范围内加入核密度函数型距离衰减函数 | Dai等(2011) |
对搜寻半径的扩展 | Variable 2SFCA | 分别调整两步搜寻的半径,以使得设施的搜寻半径内覆盖足够需求规模、需求点的搜寻半径内能获取基本的设施资源规模 | Luo等(2012) |
Dynamic 2SFCA | 根据各区域人口密度,设定不同的搜寻半径,适用于城乡混合的案例区域 | McGrail等(2014) |
Multi Catchment Sizes 2SFCA | 根据设施规模等级设定不同搜寻半径,规模越大的设施搜寻半径越大 | 陶卓霖等(2014) |
Nearest Neighbor 2SFCA | 不同于传统2SFCA中采用的缓冲区-环形搜寻半径划定方法,提出需求点仅从最近的一定数量设施中进行选择的搜寻半径划定方法 | Jamtsho等(2015) |
针对需求或供给竞争的扩展 | Three-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 增加一步搜寻,计算需求点与设施之间的选择权重(Selection Weight),用于衡量位于同一需求点搜寻半径之内的多个设施之间的竞争效应 | Wan等(2012) |
Modified 2SFCA | 允许设施的空间配置存在次优情况,即存在部分设施资源无法分配到需求点从而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具体扩展是在E2SFCA模型分子处多乘以一次距离衰减函数 | Delamater(2013) |
Huff 2SFCA | 采用Huff模型,对3SFCA的选择权重变量进一步修正,以综合考虑出行成本和设施点服务能力两方面因素对出行选择的影响 | Luo(2014) |
Optimized 2SFCA | 采用各设施在前一年的实际使用者数量作为设施的潜在使用者数量,改进了对同一设施资源可能面临的来自多个需求点的竞争 | Ngui等(2011) |
基于出行方式的扩展 | Multi-mode 2SFCA | 采用多交通模式之间的加权平均交通时间对传统2SFCA中单一交通模式的交通时间进行了修正 | Mao等(2013) |
Commuter-based 2SFCA | 考虑通勤行为对公共服务可达性的影响,假设需求数量不再是传统2SFCA中那样固定不变,而是根据通勤行为而有所变动 | Fransen等(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