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叶超副教授著的《体国经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历史》一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0万字,逻辑合理、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全书分为七章,绪论章,交代了研究的背景、问题与方法论,将城乡关系这一问题置于现代化与意识形态的发展目标、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演变的大环境之中,提出“城乡关系是否协调”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够成功实现的主要检验标准。第二章,对城乡关系研究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界定:城乡关系是城市和乡村两种客观实体间的关系,通过人的活动形成和维系,采取类似于谱系的研究方法,清晰勾勒出了城乡关系研究的枢纽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莫尔、斯密、杜能、马克思、霍华德、芒福德等,这种理论发掘和谱系梳理很有意思和意义。第三章,从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三篇入手,揭示了农业、工业到国外贸易发展的“自然顺序”,重新梳理整合斯密的城乡关系理论为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同时融入著者个人的理解,对框架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第四章,分析了中国城乡关系的缘起,介绍了城乡关系的发源,城乡关系发源的一般性,以及中国城乡关系发源的独特性,指出中国城乡关系发展受到地理与文化的持续交互作用所制约与牵动,其中一面临海的地理特征是主要地理要素。第五章,从历史地理视野,总结了历史时期(夏商周到鸦片战争前)城乡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城乡对立时期,以“体国经野”体制的形成为标志;城乡融合时期,以“编户齐民”体制的确立为标志;城乡再对立时期,以“二元结构”体制的建立为标志;这章重点分析前两个阶段,即城乡关系由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特征和动因。第六章,聚焦于近现代的城乡关系,将第三阶段细分为近代和现代,解析了近代列强的军事入侵和经济掠夺,传统农业社会城乡平衡和融合的状态被打破,现代以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为主体的二元结构体制再次确立了城乡对立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二元结构体制出现了松动和解体趋向。第七章,对全书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讨论。总体来看,该书既不是一部普通的城乡关系理论综述之作,也有别于当下流行的基于大量数据分析的实证著作。其独特价值在于:针对城乡关系这一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经济学“圣经”——《国富论》中的城乡关系理论,构建了一个新的、解释中国城乡关系长期历史演变的理论体系—斯密框架。它不仅实现了著者创建一套自己的理解城乡关系的理论框架的目的,也为人文经济地理学开展城乡关系研究开拓了一条崭新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人文—经济地理学来看,国内外学者还很少系统性地综论几千年的城乡关系史,梳理庞杂的城乡关系理论并提炼出解释中国城乡长期历史演变理论的著述也较为少见,该书无疑填补了此领域研究的空白。在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该书有机地将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和马克思主义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予以整合,并抽象提炼出“斯密框架”,来解释夏商周时期以来的城乡关系历史演变,“斯密框架”的核心理论是具有很强创新性和发人深省的,“政策—文化”和“临海—贸易”两组变量确实是影响中国长期城乡关系演变的重要动力。这个框架体现了传统经济地理要素与新经济地理要素的完美结合,反映出著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嗅觉。
(2)在历史分析上,该书首次将长期的城乡关系历史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并以“体国经野”、“编户齐民”和“二元结构”作为三个阶段对应的制度特征,认为这些制度体系及其形成的文化是决定城乡关系演化的主要动力。这种历史分析不同于对城乡关系演变历史的短期分析,弥补了只着意于单个或少数几个要素分析的局限。在对宏观历史进行理论抽象的基础上,明确其发展演变的轨迹,较为完整地展现中国整个城乡关系历史演变的概貌,这种将历史视为一个“连续统一体”的“大历史”观也值得赞赏。根据城乡制度变迁特征,将中国城乡关系演化历史划分为对立、融合、再对立三个阶段,这个划分合理且具有创新性,不仅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城乡关系演进的历史,而且提供了不同时空条件和背景下,影响城乡关系的内外因素和动力的完整解释。这对我们现在处理城乡关系现实问题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3)该书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特色。在理论研究上,梳理城乡关系理论时采取了跨学科、抓主流的“谱系”方法,并通过理论比较法,选定以斯密的城乡关系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并非对斯密理论的重复,而是将斯密的零散论述整合、补充、延伸、凝练为一个逻辑自洽的新理论。在历史分析的方法上,该书参考并征引了许多一手资料,并将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相结合,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政策—文化和临海—贸易两组变量是制约历史时期至今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深层动力与原因。
该书论述详略得当,语言清晰凝练,是一部难得的、原创性很强的学术佳作。推荐城乡关系研究学者购买原著细细品味,方可真切感受这部著作的魅力。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