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政策体系演化——基于动力视角的三维分析框架
夏添, 夏迎, 刘晓宇, 孙久文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system evolution: A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dynamic perspective
XIA Tian, XIA Ying, LIU Xiaoyu, SUN Jiuwen
表2 1949年以来“五年规划”的区域规划与空间政策
Tab. 2 Regional planning and spatial policies of Five-Year Plans since 1949
时期 区域规划思路 空间战略与政策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度
“一五”
(1953—1957)
新建一批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西北和华北 由沿海向内地倾斜,以工业快速发展来带动经济并保障农业产量充足 11.50
“二五”
(1958—1962)
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建立7个经济协作区 地域分工与协作,全国计划的宏观调控 -40.68
“三五”
(1966—1970)
加快“三线建设”,以国防为中心调整工业布局 向西南推进工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铁路水路运输 9.83
“四五”
(1971—1975)
加强大、小“三线建设”,并划分出十大经济协作区 建成一个部门比较齐全、各有特点、工业和农业直辖市发展的强大的战略后方 -0.60
“五五”
(1976—1980)
开始转向外贸、南水北调、城市建设上,开设经济特区 经济重心向沿海地区转移,并注重南北水资源调配 9.64
“六五”
(1981—1985)
引进外资和盘活地方资本(财政“分灶吃饭”),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下放经济管理权到大中城市,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和企业发展 10.11
“七五”
(1986—1990)
编制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建立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区 “三大地带”战略沿海对外开放与西部开发,并作技术引进 13.12
“八五”
(1991—1995)
兴办了一大批经济开发区和l3个保税区,并开放边境贸易区 沿海与沿边的全面开放,支持各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并关注地区差距 14.27
“九五”
(1996—2000)
加快中西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 区域协调发展:发展顺序调整为西、中和东,并划分七大经济区域 13.60
“十五”
(2001—2005)
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实施西部大开发、城镇化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发展顺序调整为西、中和东,构建城镇化体系、发展中小城镇 14.59
“十一五”
(2006—2010)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主体功能区,划分四大经济板块 “四大板块”战略下区域互动机制(产业转移)、提升城市群竞争力 16.09
“十二五”
(2011—2015)
四大板块战略、特殊地区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4.47
“十三五”
(2016—2020)
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群建设、“三大战略”的设计、蓝色经济规划、对外开放新格局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完善城市群体系、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交通走廊作用、扶植特殊地区发展、壮大海洋经济 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