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近远程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
任宇飞, 方创琳, 李广东, 孙思奥, 鲍超, 刘若文
|
Progress in local and tel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
REN Yufei, FANG Chuanglin, LI Guangdong, SUN Si'ao, BAO Chao, LIU Ruowen
|
|
表1 远程耦合研究框架内容及未来研究方向(资料来源:文献[21])
|
Tab. 1 Summary of five major components of tele-coupling framework and example qu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ele-coupling and sustainability
|
|
组件名称 | 包含内容 | 未来亟待解决问题 | 系统(Systems) | 发送系统(Sending) 接受系统(Receiving) 溢出系统(Spillover) | 远程耦合中的发送、接受、溢出系统的性质和演变原因是什么?系统的空间关系是怎样影响到发送、接受或溢出系统的功能定位和远程耦合作用力的? | 流(Flows) | 物质流或能量流(Material/Energy) 信息流(Information) … | 远程耦合要素流是怎样在空间和时间上演变的?远程耦合要素流是怎样影响两个系统的?不同的远程要素流间的相似与差别? | 中介(Agents) | 政府(Governments) 劳工(Labors) 公司(Companies) … | 中介是怎样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的?中介是如何影响两个系统?中介为了回应远程耦合效应和动态变化将做出怎样的改变?中介间的社会网络是怎样构成的,他们又是如何维持的? | 原因(Causes) | 经济原因(Economic) 政治原因(Political) 技术原因(Technological) 环境原因(Environmental) 文化原因(Cultural) … | 影响远程耦合动态变化和系统胁迫作用强度的主控因素是哪些?影响远程耦合形式的多种因素中相对来说哪个更重要?这些因素是怎样随着时间影响和变化的? | 效应(Effects) | 环境效应(Environmental) 社会经济效应(Socioeconomic) … | 远程耦合作用是怎样从本地至全球层面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远程耦合和近程耦合哪一个更重要?时间对于过程的滞后性和后续效应是怎样的?三系统间的相互反馈作用是怎样的?远程耦合效应是怎样改变远程耦合系统的弹性和脆弱性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