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2017 , 72 (6): 1133-1133

书评

《高铁网络时代区域旅游空间格局》评介

陆林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 241000

版权声明:  2017 《地理学报》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展开

0

PDF (25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陆林. 《高铁网络时代区域旅游空间格局》评介[J]. , 2017, 72(6): 1133-1133 https://doi.org/

中国已经进入高铁网络化时代。高铁网络化时代的“时空压缩”效应引致旅游“多米诺”效应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同时形成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新命题。梳理新命题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彰显时代主题。因此,在高铁网络化时代深入系统研究高铁旅游是当前中国旅游地理学术界的紧迫任务。

汪德根教授完成的《高铁网络时代区域旅游空间格局》于2016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近6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汪德根教授一直着力关注高铁对旅游影响的研究,该著作是他在这一领域积累的积极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是高铁旅游研究的系统学术著作。

该书除绪论和相关研究进展外,主要包括世界和中国高铁发展概况、高铁对可达性格局影响、高铁影响下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区域旅游空间高铁效应及机理、高铁网络化下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等,共8章,50万字,思路独到,框架合理,逻辑严谨,内容丰富,材料新颖。纵观全书,具有三个显著的特色:

第一,研究视角的前瞻性。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将形成3.8 万km的“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 h交通圈、城市群内0.5~2 h交通圈。更密集的高铁网络产生更明显“时空压缩”效应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同时,“高铁外交”是中国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保障。该书以“四纵四横”高铁网络为基础的系统性研究具有前瞻性,能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络效应以及高铁影响下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更好地服务国家“高铁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

第二,研究范式的独到性。该书以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为切入点,高铁产生“多米诺”效应为研究依据,剖析区域旅游空间高铁效应及机理为研究核心,优化高铁网络化时代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为研究目的,以非高铁网络和高铁网络的比较分析为研究特色,研究层次清晰,逻辑缜密,为高铁旅游新课题提供了系统的研究范式。

第三,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紧密性。该书将旅游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等多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到全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以及京沪和武广等高铁线的实际研究中,进而又通过实证研究提炼出理论性的观点,梳理高铁“时空压缩”引致出游行为规律,旅游需求—供给引力模型,“马太效应”、“过滤效应”、“扩散效应”和“叠加效应”等高铁效应模型及机理,适合高铁特征的区域旅游空间优化模式等,为旅游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等学科提供理论、方法和案例启示。

总之,该书作为一本研究高铁旅游的创新之作,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都十分显著,不仅为国家科学地、精准地把脉高铁对中国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也能够引起更多的旅游、交通、地理、城乡规划、社会和经济等领域的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推出更多研究成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