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商业发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城市与商业发展
    石忆邵, 张雪伍
    地理学报. 2008, 63(4): 386-394. https://doi.org/10.11821/xb200804003
    Baidu(39)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商品交易市场的空间集中化和专业化格局均发生了显 著变化。通过对2000-2005 年中国各地区亿元市场的数据分析, 发现亿元市场的空间集中度 与市场类型有关, 在特殊地理环境和资源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亿元市场具有较高的空间集中度, 且集中度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相对稳定; 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的工业基础发育起来的亿元市场 在地带性层面上具有较低的集中度, 而在省区层面上集中度有所升高; 具有普遍性消费需求 的亿元市场在各种空间尺度下的集中度均较小。亿元市场存在向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集中 的趋向。各省区亿元市场的专业化指数较高, 但总体上呈下降态势。统计分析表明: 城市化 水平、恩格尔系数、市场化水平对亿元市场专业化有较显著的影响, 工业行业集中水平、个 私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而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影响甚微。

  • 城市与商业发展
    周素红, 林耿, 闫小培
    地理学报. 2008, 63(4): 395-404. https://doi.org/10.11821/xb200804004
    Baidu(82)

    商业业态空间和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领域, 通过分析居民微观行为解释实体空间是近年来城市商业业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多被使用的研究 方法。以联系商业业态空间与居住空间的纽带—消费者行为作为切入点, 选择广州市8 个街 区的1428 位居民为调查对象, 研究二者的特征及关系。通过典型街区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 ①居民购物出行方式选择、出行距离和多目的出行与所处街区的类型、区位、周边服务配套 和城市商业业态空间等存在密切的关系。②商业空间的等级体系清晰存在, 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仍存在较强的吸引力;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形成的新商业中心区次之, 二者在吸引人群 的类型上存在差异; 次一级商业中心区和日常生活服务配套区在为居民提供日常消费服务方 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城市新商业中心和外围商业次中心的在服务能力和提供的业态类型 上还存在不足, 使其服务供给与周边居民的购物需求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匹配, 引发对老 城区的过度依赖。④外围商品房小区和政府规划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周边的商业配套不足, 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成本。通过对居民出行空间的分析, 可以从另一侧面剖析城市的空间结 构及其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

  • 城市与商业发展
    马晓冬,朱传耿,马荣华, 蒲英霞
    地理学报. 2008, 63(4): 405-416. https://doi.org/10.11821/xb200804005
    Baidu(289)

    基于苏州地区1984-2005 年的6 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 从城镇实体地域扩展的视角, 运用关联分维数、全局和局域空间关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构建了空间关联测度模型, 分析了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周期性、城镇建设用地的分维特征、城镇扩展的“热点区”空间 分布及演化, 城市化空间梯度的形态演化。结果表明,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苏州地区的城 镇扩展经历了稳步增长、缓速下降、急速增长和快速下降四个阶段, 显示出“大起大落”的 特征; 在空间格局上, 城镇扩展强度的高值簇区(热点区) 呈现出较明显空间演化和跃迁的特 征, 经历了苏州市区、苏州—吴江轴线、苏州—昆山轴线(沿沪宁线)、太仓—常熟—张家港 轴线(沿长江) 的不断轮换, 并成为不同阶段驱动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期间, 城 镇扩展的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 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形态由相对分散向相对集中演 化, 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的机理越来越显著, 并且表现出较明显的带状关联特征, 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趋势明显。然而, 在苏州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 城镇发展的主导驱动机制 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