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芬良, 高红山, 李宗盟, 潘保田, 苏怀. 金沙江巧家—蒙姑段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J]. 地理学报, 2020, 75(5): 1095-1105. |
[2] |
胡春生,刘邵晨,胡晨琦,曹乐,周迎秋. 黄山北麓青弋江发育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38-151. |
[3] |
姚鲁烽, 王英杰. 罗来兴先生的地貌学研究[J]. 地理学报, 2016, 71(5): 883-892. |
[4] |
莫多闻, 夏正楷, 朱诚. 王乃樑先生对中国地貌学发展的主要贡献[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2037-2048. |
[5] |
庞奖励, 黄春长, 周亚利, 查小春, 张玉柱, 王蕾彬. 郧县盆地风成黄土—古土壤与汉江I级阶地形成年龄研究[J]. 地理学报, 2015, 70(1): 63-72. |
[6] |
陈艺鑫, 张梅, 李川川, 李英奎, 刘耕年. 末次冰盛期后格尔木河下切的时空变化及其构造意义[J]. 地理学报, 2011, 66(11): 1540-1550. |
[7] |
吕红华,李有利,南峰,司苏沛,刘运明,钱蟒,赵洪壮. 天山北麓河流阶地序列及形成年代[J]. 地理学报, 2008, 63(1): 65-74. |
[8] |
马保起, 李克, 吴卫民, 聂宗笙, 杨发, 郭文生, 何福利. 大青山河谷地貌特征及新构造意义[J]. 地理学报, 1999, 54(4): 327-334. |
[9] |
刘锡清, 马道修. 1:860万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貌图:板块构造地貌分类例析[J]. 地理学报, 1996, 51(3): 240-250. |
[10] |
侯建军, 韩慕康. 渭河盆地全新世隐伏构造活动[J]. 地理学报, 1994, 49(3): 258-265. |
[11] |
刘国海, 韩慕康, 傅命佐, 李培英
. 大连半岛地貌、新构造运动与市区安全性
[J]. 地理学报, 1993, 48(3): 227-234. |
[12] |
陈志明
. 论中国地貌图的研制原则、内容与方法——以1:4000000全国地貌图为例
[J]. 地理学报, 1993, 48(2): 105-113. |
[13] |
陈富斌, 陈继良, 徐毅峰, 葛同明, 梁春艳, 樊利民
. 玉龙雪山-苍山地区第四纪沉积与层状地貌的新构造分析
[J]. 地理学报, 1992, 47(5): 430-440. |
[14] |
朱照宇. 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水系演化[J]. 地理学报, 1989, 44(4): 429-440. |
[15] |
邵时雄, 郭盛乔, 韩书华. 黄淮海平原地貌结构特征及其演化[J]. 地理学报, 1989, 44(3): 314-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