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俊华, 李国栋, 王岩松, 朱连奇, 赵文亮, 丁亚鹏. 黄河泥沙冲/沉积区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空间特征及变异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58-570. |
[2] |
戚伟, 刘盛和, 周亮.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J]. 地理学报, 2020, 75(2): 255-267. |
[3] |
吴祥文, 臧淑英, 马大龙, 任建华, 李昊, 赵光影.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19-2331. |
[4]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余慧倩, 朱秀迪,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 82-97. |
[5] |
刘文超, 刘纪远, 匡文慧.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保护效应的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35-1852. |
[6]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朱秀迪, 余慧倩,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地表土壤水变化、影响因子及未来预估[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20-533. |
[7] |
潘汉雄,朱国锋,张昱,郭慧文,雍磊磊,万巧卓,马惠莹,李森. 中国耕地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17-130. |
[8] |
任小丽,路倩倩,何洪林,张黎,牛忠恩.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蒸腾与蒸散比值(T/ET)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1): 63-75. |
[9] |
王欢,高江波,侯文娟.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喀斯特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土壤侵蚀定量归因[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74-1686. |
[10] |
范科科,张强,史培军,孙鹏,余慧倩. 基于卫星遥感和再分析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数据评估[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78-1791. |
[11] |
钱庆欢,王世杰,白晓永,周德全,田义超,李琴,吴路华,肖建勇,曾成,陈飞. 基于允许流失量和正负地形源汇理论的喀斯特关键带土壤侵蚀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35-2149. |
[12] |
徐丽, 于贵瑞, 何念鹏. 198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变化[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50-2167. |
[13] |
李勤,张强,黄庆忠,史培军. 中国气象农业非参数化综合干旱监测及其适用性[J]. 地理学报, 2018, 73(1): 67-80. |
[14] |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阿吉古丽·马木提, 艾尼瓦尔·买买提, 马国飞. 博斯腾湖流域绿洲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80-1694. |
[15] |
黄麟, 郑瑜晗, 肖桐. 中国县域尺度生态保护的地域分异及其适宜性[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305-1315. |